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唐代诏敕的用典艺术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05 16:5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超
分享到:

 

  摘要:唐代诏敕即唐朝皇帝的圣旨。宣谕天子之命、教化臣民的政治功用性,以及草诏者高超的文章技巧,赋予了唐代诏敕高雅华丽的主体风貌,纯熟的用典艺术是它突出的文学特征之一。用典美化了唐代诏敕的文章形式:使其语辞华丽,对仗严整,切合声律;使其援古证今,言之有据;使其减少了冗词赘句,以微言传达出深意。对唐代诏敕用典艺术的考察,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学研究活动。

  关键词:唐代诏敕主体风貌用典艺术

  中国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1-19-24

  唐代诏敕是唐朝宣谕天子之命、教化黎民百姓的公文文体,具有最高的政治权威性,又称诏书、诏令、制诰。

  作为代拟王言的政治公文,唐代诏敕的文章形式主要采用了高雅华丽的骈体,讲究用典、对偶、辞藻、声律。虽然受到自身政治功用性的制约以及文坛时风的影响,唐代诏敕不能像纯正的骈文一样过分的强调外在的艺术形式,但“天子圣音”的政治地位决定了它在文章句式上不论是骈是散还是骈散兼行,都不能丢掉庄重典雅、雍容大气的皇家风貌。

  纯熟的用典艺术正是唐代诏敕突出的文学特征之一。

  用典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刘勰《文心雕龙》卷八《事类》第三十八注解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一、用典的种类

  唐代诏敕的用典主要包括明典、暗典、翻典三个类型。

  (一)明典

  所谓明典,即所用皆为正面的、为人熟知的典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

  明典是唐代诏敕用典的主要类型。

  如唐高祖李渊的《授裴寂司空诏》中有云:“譬兹梁栋,有若盐梅。翊替绸缪,庶政惟允。”(全唐文》卷三)

  此文使用了“盐梅”的典故。根据《尚书·说命下》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云:“盐成梅醋,羹须成醋以和之。”《梁书》卷五十一《处士传·庾诜》载:“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可见,因为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两者皆为调味所需,正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盐梅”用在任官除授的诏书中,是用来比喻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

  又如唐太宗李世民《荐举贤能诏》中有云:“然则今之天下,犹古之天下也,伯起之流,偏钟关于往代。”(《全唐文》卷五)

  这篇诏敕文中的“伯起之流”乃使用了东汉名臣杨震的典故。杨震,字伯起,是东汉昭帝时的宰相。《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记载: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杨震能够在独处时固守清廉,以贪纳则“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四知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用在这里,表达出李世民对要选拔人才的期许。

  再如唐高宗李治的《立武昭仪为皇后诏》有云:“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後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全唐文》卷十一)

  文中的“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一句乃引用了汉宣帝将自己的宫女王政君赐给太子,即汉元帝,王政君成为了汉元帝皇后的典故,来表白唐太宗早在生前就已经将武则天赏赐给唐高宗李治,从而掩饰武则天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在太宗死后被剃度出家,后来高宗令其还俗并充人掖庭的乱伦行为。这一典故的运用使得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事看起来合情合理,可见起草时是颇费苦心的。

  另外,还有唐中宗李显的《答邢文伟令》,文中有云:“形于简墨,抚躬三省,感愧兼深。”(《全唐文》卷十六)

  此文中的“抚躬三省”乃是使用了春秋时期的楚国令尹孙叔敖“三省”的典故。《韩诗外传》卷七载云:孙叔敖遏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诗》曰:‘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孙叔敖以“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免除“三患”,成为古代贤士的典范。唐中宗以孙叔敖三省的典故来表达他渴望成为一位言行无阙的明君的愿望。此典的使用可谓恰当形象。

  总之,明典的大量运用,使得唐代诏敕文颇具历史感与典雅气息。

  (二)暗典

  暗典者,与明典相对,即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的痕迹,须细加品味才能体会其意的用典方式。

  暗典在唐代诏敕文中的使用也不乏其例。

  如唐高宗李治的《改元总章大赦诏》中有云:“今阳和在辰,景风扇物,昆虫草木,成获康宁。”(《全唐文》卷十二)

  这几句话从字面上是可以解释通的:如今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日子,温暖的和风吹拂万物,自然界的昆虫和草木获得了安乐宁静。

  实际上,“阳和”、“景风”皆是用典,只不过用事入化,不露痕迹而已。

  文中“阳和”指春天和暖的气息。《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也可借指春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云:“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鸠,至於识者,犹憎其眼。”亦可指执政的宽厚仁爱,如陈子昂《谏刑书》云:“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阳和”在这里当是指唐高宗统治时期社会祥和的政治气氛。

  文中的“景风”指四时祥和之风,亦称祥风、瑞风。古代星象之说认为风为天之号令,是上天所遣以告人君者,王者有德则天下平,故景风生又为太平之应。《尚书·大传》云:“王者德及皇天则祥风起。”《列子·汤问》云:“景风翔,庆云浮。”《论衡》云:“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五日一风,风不鸣条。”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