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交融性设计艺术原理及应用
摘要:基于设计学与船舶工程的相关理论,结合邮轮游艇设计教学,提出了船舶交融性设计概念:阐述了船舶交融性设计艺术特征、原理与方法,并且应用于以邮轮游艇为代表的“项目驱动型”船舶设计教学实践,通过学研一体化模式催生船舶设计创新成果。
关键词:船舶设计 交融性 邮轮游艇 设计教学
引言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造船完工量已稳居世界前列。但船舶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产业发展极不匹配。特别在开发高审美、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方面严重滞后,急需通过设计创新提升船舶设计水平。造船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命脉产业,如何通过设计创新补足高端船舶开发的产业短板,成为船舶设计艺术研究的重要命题。
船舶作为水域装备的主要形式,不仅要实现水上客运、货运等任务,还需满足乘员生活所需。特别是邮轮、游艇、游船等高端船舶,往往涉及船舶工程技术、环境设计艺术、现代造型艺术等多项内容,是船舶工程与设计艺术高度融合的结晶。因此,船舶设计本身就具备极高的学科交融特征,这为船舶交融性设计研究提供了契机。探索船舶交融性设计原理与方法,可结合项目设计与教学实践,使之具有实际的应用性。“项目驱动型”教学是指围绕设计项目展开设计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研-体化”特征。以船舶交融『生原理指导邮轮游艇设计教学对推动船舶设计创新,推动交叉学科发展,培养船舶设计的新一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船舶设计艺术的交融性特征辨识
“交融”即交汇融合,是指不同元素之间的接触、混合、融合在一起。对于船舶设计而言,具体可从船舶物理结构、船舶设计理论及设计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其中,学科交融与技术交融构成了其主要特征。
1.多学科的交叉性特征
船舶设计艺术的交融性特征首先体现在其多学科的交叉性,它需要多个学科多项技术的共同支撑。船舶设计首先需要“运载工程技术领域”中的船舶工程学的相关知识来构筑其基本框架。其次,船舶的上层建筑与结构设计须参考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另外,船舶的电器设备、操纵系统需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由艺术设计学科的设计师通过工业设计创新来整合提升船舶美学价值、完善舱室空间布局、增加其设计附加值。以上几个方面相互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交叉状态。在代表性的邮轮、游艇设计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实践型项目方可使学生对船舶创新获得整体认知,这也为“项目驱动型”教学提供了多层面的理论支撑。
2.多技术的共融性特征
以邮轮、游艇为代表的高端船舶作为大型或超大型的多功能水上交通工具,其设计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具有艺术设计背景的船舶设计者,也必须对船舶工程及相关技术有一定了解,这样才不至于在设计实践中违背船舶设计的基本原则。船舶设计不是单线单向型推进,而是往往需要多领域、多项技术交叉协同进行。例如,在邮轮与游艇设计中,往往一项技术的革新会带动多处设计调整以迎合新的工程突破,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项目驱动型”邮轮游艇设计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从功能整合、功能延展、船舶结构、新能源及新材料应用等多技术角度展开创意,触发创新思维。
如图1所示,在船舶设计实践中,艺术设计起到了联接用户的各项功能需求与船舶工程技术构成的重要作用,成为二者统一的不可缺少的共享界面;同时,功能需求的拓展与新能源、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引入也为船舶设计提供了不竭的创新源泉。
二、船舶交融性设计艺术原理解析
设计艺术在船舶设计共融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船舶交融性设计具有系统性的多层面内涵,它是指在船舶设计过程中,不是单一解决某方面的问题,而是通过创造性手段,使船舶在形态、空间、功能、构造、艺术审美、社会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获得综合优化,从而提升船舶附加值。船舶交融性设计艺术原理具体体现在:形态与功能的交融、型线与空间的交融、空间与环境的交融、艺术与设计的交融等多个方面。现结合“项目驱动型”邮轮游艇设计教学的相关成果案例进行分析与归纳。
1.船舶形态与功能的交融协同性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工业设计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但设计师们仍然在不懈探寻更多、更佳的功能和形态的交融方式,以期更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形”与“用”的交融与协同是设计界的永恒主题,也是船舶设计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创新设计,形与用往往可获得协同提升。例如,瑞典邮轮公司斯特纳(stena)曾设计了“5tena Air max”船模进行气垫船底减阻实验。该设计于船底挖开一个空间,形似倒置的浴缸,船下水后该空间充满压缩气体,从而隔绝船身与水的接触面,以此减少航行阻力与油耗。此案例利用压缩气体减阻,其功能的实现可推动船体造型的改变,但这种改变也可能会带来强度降低等其它问题。这既印证了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形式服从功能”。又说明了单项技术革新可能导致多部位的设计需重新调整,从而带动多技术突破,这也体现出了船舶设计的交融性规律。
船舶功能、空间形态与工程技术三者间是有机的整体,在理论研究时可单独分析,但在设计实践中则需协同设计,才能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船舶所需实现的功能具有多样性,空间形态基于此种多样性可形成无穷变化,然而船舶工程技术却对其有着种种限制。例如,玻璃钢游艇,其舱室内部空间必须满足高端消费需求,而这种高端需求又要受到船体空间大小的限制。船舶性能与结构工艺直接制约了船舶外观设计而舱室布局又受外观设计的限制。要使三者间实现平衡,避免短板效应,必须进行协同设计,方可使其结构合理、造型美观的同时,内部空间也能够得到高效利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