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27 17:1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杨琨
分享到:

 

  3.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国防生战时动员的精神准备。坚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战时兵员动员准备相结合,是新时期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3]根据这一原则,后备力量的各项建设必须着眼于战时兵员动员,为战时兵员动员做好充分准备,打好基础。作为重要的国防后备力量,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练”为“战”。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给国防生进行“敢打仗,打胜仗”的动员。

  (三)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场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对军事训练的功能性反应。正如我们所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阶级或一个社会集团的全部工作的一部分,它通过对人的教育,对全局工作和各项具体工作的路线、方向、目标、政策、协调人际关系和调动人员积极性等起主导作用。[4]因此,具体到国防生军事训练的问题上,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地将对整个训练起到主导、引导的作用。

  1.保证军事训练的正确政治方向。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政治方向,是由党中央、解放军总部和教育部关于训练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原则规定和指引的。确保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正确方向,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各项训练始终贯彻上述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原则。没有一整套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生军事训练就会迷失方向,就会与国家对国防生政治素养的培养要求背道而驰。

  2.为军事训练提供精神动力。在既定的训练方向和训练任务下,国防生参与军事训练的精神状态、训练势头的优劣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国防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充分调动训练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训练热情,从思想上解决在训练中可能会出现的轻视、懈怠、畏难情绪,及时帮助参训国防生解决现实困难,解开思想包袱,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训练,从思想上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

  3.为军事训练提供组织保证。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依靠施训教官和老师,更需要组织的保证。训练本身就是一个依托一定组织形式、运用一定组织机制的过程。因此,在训练中,要强化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青团的青年引领作用、学生会的师生桥梁作用和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二、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在具体实践中,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必须有的放矢,它依赖于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及过程在教育范围、教育针对性等问题上的安排,是开展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依据。这些内容、方法及过程渗透于整个训练的始终,对工作的开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普通高校教育过程体系下,完成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面临诸多新情况,对教育的开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其内容必须符合国防生培养实际,综合来说,教育内容应涵盖以下几点。

  1.常规性教育。常规性教育具有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武德修养、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使命意识培养、爱军精武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国防生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培养革命精神,激励战斗意志,是让“党指挥枪”的军魂思想在国防生群体中扎根的重要保证,是增强国防生群体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2.战斗精神培育。所谓“战斗精神”,是对军人、军队整体精神的描述,是影响和支配军人行为的一种精神要素。具体来说,战斗精神是在敌我对抗中动员起来的思想、情感、意志、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结与升华,是军人的理想信念、战斗作风、意志品质、勇敢智慧、纪律观念的综合表现。它的动力性、感染性特征具有整合、凝聚、传承和威慑等功能。作为军队后备人才,国防生理应具备的相应战斗精神包括:第一,在大强度的训练条件下培育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第二,严格训练养成,强化统一步调、团结协作的纪律观念;第三,贴近连队生活,在模拟军营训练环境下磨砺国防生的战斗意志。

  3.心理素质培养。军事训练艰苦,任务重,对国防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和探索军事训练过程中国防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国防生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增强训练效果和完成训练任务十分有益。在训练中,应当主动加强国防生心理知识教育,强化心理素质训练,注重心理问题的发现和疏导,让国防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军事训练生活。

  (二)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强,因此,合适的教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来说,教育方法是一个复杂系统,按照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按照对象划分,可以分为群体方法和个体方法;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思想引导方法和行为调节方法等。这里,笔者将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实用的具体方法加以阐述。

  1.营造良好的军事训练氛围。良好的氛围,是想做事、做成事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军事训练氛围的形成有益于国防生积极投身训练。军事训练的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把训练的氛围搞得较为浓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国防生掌握现代军事技能的能力,才能把军事理论、武器装备等方面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

  2.实施军事训练的激励机制。军事训练实施激励机制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率的客观需要。[4]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对国防生施以适度的外界刺激,并让这种刺激内化为国防生自身需要而产生参与训练的内在动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者应深化对军事训练激励机制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并广泛运用激励机制来激发训练热情,如运用荣誉激励开展立功受奖活动;把训练情况同部队工作的晋职晋衔有机结合;运用物质激励切实维护突出分子的切身利益,运用发展激励等,实现训练收益的最大化。

  3.发扬军事训练的民主作风。发扬民主,是在军事训练中走群众路线,调动国防生在军事技能上互教互学,发动国防生人人做思想工作的一种方法。在训练中发扬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训练中的具体体现。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要深入训练现场,虚心听取参训国防生的意见建议,善于集中广大国防生的集体智慧,引导国防生树立主人翁思想,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群众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通常来说,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根据军事训练的开展进程前后相继、相互衔接的过程。任何一项具体的军事训练都存在训练准备、训练实施和训练总结三个阶段,因此围绕训练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相应的三个阶段,即训练准备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训练实施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训练总结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

  1.训练准备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训练准备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军事训练的基础性工作。教育必须渗透到具体的准备工作中,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第一,必须提出明确的教育计划。在明确训练计划、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拿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结合具体情况,讨论训练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国防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树立开展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第二,深入调研,摸清国防生思想状况、能力状况和场地器械状况。教育者要深入国防生,直接接触国防生个体,采取问卷、量表、座谈、个别谈心等方法了解国防生显示思想反映,做出实事求是的归纳分析,做到教育有的放矢。第三,进行动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根据训练科目的特点、要求和参训国防生的思想状态开展动员,讲清训练的意义、目的和要求,统一认识。

  2.训练实施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阶段是训练出成效的决定性阶段。教育要根据科目特点开展工作,以保持训练热情。第一,根据训练任务的特点,针对不同训练环节、不同时机、不同思想状态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第二,搞好宣传鼓动,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根据不同训练任务搞好训练现场的宣传,如提出训练口号、宣扬先进典型、开展文娱活动等,把艰苦枯燥的训练营造出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寓教于乐,让参训国防生在喜闻乐见的教育中受到激励和启迪。第三,改善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国防生充沛的精力和体能。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不搞疲劳战术,关注国防生训练期间的饮食、住宿、伤病、安全等问题,使之顺利完成训练。

  3.训练总结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讲评阶段是巩固训练成果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国防生及时总结训练的经验教训。从组织指挥、技术水平、战斗作风、团结协作、组织纪律等方面全方位总结讲评,并针对训练中的缺点和问题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加强整改。特别要及时了解群众反映,对训练中受批评、训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重点关注,细致耐心地做好教育工作。

  三、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环境创设与优化。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6]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是人的意识、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存在一种与这种特定人群的特定教育相适应的特殊教育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依据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价值等因素合理构建一种普通高校环境下与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培育出适合军队后备人才思想道德体系、价值体系健康发展的土壤,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环境才能结出硕果。结合军事训练问题也是如此。笔者认为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环境创设与优化应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三个维度。

  (一)自然环境创设与优化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7]普通高校自然环境中军旅意味和军旅文化的缺失使军事训练缺少了一种环境支持。因此,对于承担军队后备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说,在校园的一定范围内开发蕴含军旅文化的自然环境,甚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辟出相对封闭的、专门的国防生训练小环境,将对国防生军事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环境应体现威严、庄重的视觉感受。军营建筑通常展现出的外在视觉特征是庄重(一般是对称的),明快、大方,强调部队的威严和不可战胜的气势[8]。因此,有必要选择或创设相对来说严肃、对称、简约区域和建筑作为军事训练的场所。这样的场景越逼真、越形象、越具体,就越能够让受教育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景观应体现军旅文化符号。可以在军队后备人才集中的区域增添承载军旅文化的符号载体。如建设军旅素材的雕塑、武器模型、军事宣传栏、文化石、文化墙等,以起到营造军旅文化环境的特定导向性作用。

  3.辅助设施应与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契合。辅助设施如教室、训练场地、宿舍区等应在客观上起到强化思想政治效果的作用。这些设施的合理设置对于军队后备人才雷厉风行的作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都将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