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本体论反思
摘要:低碳经济促使人类反思理性认识能力的限度,这有助于人类保持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心而不至于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低碳经济还促使人类反思把欲望满足作为人生价值的理念。由文艺复兴以来的纵欲主义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人类向大自然不断索取甚至竭泽而渔,形成了人与自然对立,这种局面仅仅从科学技术层面难以彻底改变。人类必须建立一个以“生态中心主义”为有益借鉴的生态伦理社会,才能实现以低碳经济为基点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性;欲望;伦理;生态中心主义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4)02-0091-04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于以“富煤、少气、缺油”为特征的我国资源条件而言,实行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关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已经取得的成就不再赘述,在这里,我们从本体论的角度做一反思以服务于社会建设。
一、理性:“自在之物”的限度
“低碳经济”并不是一个人类有经济活动以来就有的理念,而是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认识的日益加深才出现的。这说明人类理性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发展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类理性所做出的决定都是有限度的。譬如在上个世纪为了增加农田面积而毁坏森林是正当的,为了维持能源消耗而大建高污染的“小煤矿”是正当的,为了节约企业成本而向江河湖海排放污水是正当的……这些曾经的“正当”的做法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已经变成了完全不正当的引发生态危机的恶性事件。
由此,“低碳经济”催生了我们对人类理性自身的拷问:理性能够认识终极真理吗?换言之,理性能否完全彻底地把握自然规律,让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奥秘都了如指掌?
“人类绝对可以掌控自然界一切规律。”这是曾经为人们所深信不疑的观点,尤其是在文艺复兴之后科学技术开始展现出其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时(加上人们的短视,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是在这种观点下,人类对大自然不再有古代人们所具有的那种敬畏之心,而把大自然当作征服和掠夺的对象。我们不仅以高浪费的方式消耗着自然资源,而且把千万吨废气排入蓝天,把亿万吨垃圾倒入大海。可以说,300年工业文明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人类几千年历史的总和。结果是残酷的,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个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赖以生存的能源将消耗殆尽,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巨大威胁——近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日益频繁的地震、海啸、飓风及其造成的巨大破坏已经充分说明了人类理性的短视。
被誉为“近世第一哲人”的康德认为,理性只能认识表象世界而不能通达本体世界,他说:对自然的认识根植于对人类理性自身的认识能力的批判。康德认为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形而上学”不应该是经验知识,而应当同自然科学一样是先天综合知识,但是这得首先解决理性(知性)运用的界限问题。他认为纯粹知性所固有的范围犹如“一个海岛”,“其周围则是无际的海洋,波涛汹涌,其上的海市蜃楼和将溶的冰块总在以空幻的希望诱使人们去发现新大陆,用这种永远也摆脱不开又实现不了的冒险来纠缠他们。规定了知性的界限,就能使人类的聪明才智不再浪费于无益之举,一方面集中精力耕耘那可靠的知识园地,另一方面为形而上学安排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崭新的前途”。当我们明白了知性(理性)是有限度,是不能穷尽本体世界时,我们对大自然就会抱有敬畏之心。就不会肆意以人类自身的意志来对待自然,那种认为人类理性可以掌控一切自然规律(终极真理)的思想在康德看来只是一种“先验幻相”。所谓“先验幻相”就是把对知性有益的概念间联系的主观必然性当作“自在之物”规定的客观必然性。然而用有限的东西去规定无条件的、无限的、绝对的整体。就会发生自相矛盾和陷入谬误推理之中,并在这种推论中形成一种容易使人迷惑的虚幻客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自然的“终极奥秘”就属于“自在之物”的范围,这已经超越了目前可见的人类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理性认识能力,或者说,人类理性可以无限地接近,但是却不能达到彻底了解的地步,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内在本体论根源——如果已经彻底了解终极真理,那么人类社会就已经发展到极限了。因此,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承认自身理性能力的有限性从而保持一种敬畏与谦逊,不是武断地从人类自身的认识出发去改造自然,而是尽可能地将难以尽知的风险考虑进来。因为人类前途的光明与否不仅依赖于人类社会内部是否可以和谐共存,更依赖于人类能否与自然界和谐共存。
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低碳经济”的提出意味着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理性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开始反思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利弊,并进而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近代社会的发展用无数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基于科学理性的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类每一步更加深刻的认识往往伴随着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以及动植物种类的不断减少甚至灭绝。因此,即使我们承认理性认识能力的有限,即使我们认识到了应当敬畏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存,我们依旧难以在实践上彻底贯彻低碳经济,实现“生态文明”,因为人类不是一个纯粹理性的存在者,而更多的是欲望的追逐者。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人类可以不顾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竭泽而渔——客观上纠正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还相对容易,而要从主观上克制人类的欲望与贪婪,那才是千难万难。
二、欲望:人生价值的迷失
理性与情欲的关系反映了人性的两难。正如我们所强调的低碳经济现实践行的困难一样,人性对于情欲的追逐往往会遮蔽理性的显现,从而在即使理性已经清晰地指出了改造自然会带来的恶果之后,还可能为了欲望满足(集中表现为对财富的追逐)而不顾理性的警告肆意而为。
休谟曾这样说:“人性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是它的一切活动所必需的,那就是情感和知性。”休谟表示,人们通常强调的是知性(理性),但是在他看来,理性只是“情感(情欲)的奴隶”。休谟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理性并不像大多数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具有巨大作用,恰恰相反,理性不能把握超越经验的东西(“自在之物”),更不能为经验范围内的信念提供合理的依据,且就人类本身的行为而言,理性根本不能抗拒情感,或者说“理性单独决不能成为任何意志活动的动机”。决定人类行动的动因并不是理性,而是基于欲望满足的“苦乐感”:人们事先预料到了可能会有的快乐或痛苦,才会对客体产生喜欢或厌恶的情绪,才会促使我们去采取行动。所以休谟说“冲动不是起于理性,而只是受着理性的指导”。当然,休谟在一定意义上承认了理性的作用,在行为和价值判断上理性也可以作为检验对象真伪的手段发挥作用,但是总体而言“理性在指导意志方面并不能反对情感”。从休谟的立场来看,“低碳经济”可以让人们反思理性的限度,却难以指引人们主动、自律地克制自身的欲望(由此而不得不求助外在的强制性的法律惩罚)。以近年来我国的一些破坏生态的事实为例:2003年,因三门峡大坝上游一些企业的工业污水排放和黄河附近城镇的生活污水排放逐年增加,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泄水呈“酱油色”,水质恶化为V类。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库污水”。三门峡市区虽紧邻黄河,但市民不得不花钱购买从附近山上运来的山泉水,“守着黄河买水吃”成为三门峡市一大奇观。2005年,黄河流域一些地区的农作物出现减产甚至绝收,原因是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的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工业企业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大量未达标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引支渠,导致黄河沿岸部分灌溉面积近似于污水灌溉,黄河水沦为“农业之害”。2009年2月20日,因自来水水源受到酚类化合物污染,江苏盐城市大面积断水近67小时,20万市民生活受到影响。据调查制造这起污染事件的竟是被评为当地标兵企业的盐城市标新化工厂,该厂为减少治污成本趁大雨天偷排了30吨化工废水,最终污染了水源地。2012年多地曝出血铅超标事件,1月安徽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检测出228名儿童血铅超标:3月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检测出172人血铅超标,其中儿童53人;5月广东省紫金县的三威电池有限公司被曝造成136人血铅超标,其中达到铅中毒判定标准的59人;9月上海康桥地区25名儿童被测出血铅超标。导致上述血铅超标的污染源,几乎全是蓄电池企业——从这些事件来看。无一例外都是人们知道(理性已经认识到)这样做是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健康的,但是出于对财富的追逐(欲望)人们却能无视理性的告诫。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