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谈“儒释道”的生命哲学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05 09:3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常丽媛李广艳
分享到: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生活节奏也明显地变快。随之发展,青少年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正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力图借助对儒家生命哲学、道教生命哲学,以及丹道生命哲学的解析,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借鉴,为今后生命教育研究做好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揭示生命哲学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道;人性;生命哲学;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73-02

  生命教育,本质上是人的生命的自我敞现和自我教育。因此,对人的生命的自我敞现的了解和理解,实际上是生命教育的逻辑前提。生命教育,就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发掘、培养、提升生命智慧,进而获得实现最大生命价值的方法的教育实践活动。从公元前开始,就有许多教育家、哲学家认为:生命教育,首先是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开展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生命情怀,缓解生命问题,提高生命质量,而且有利于为基础教育实施生命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其次,生命教育不是知识教育,不是认知结果的堆积,而是在过程中生成有关生命的价值感、涵养生命情怀。这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稳抓稳打。中国哲学从根基上说,就是一种生命哲学形态。它包含着儒、释、道三教,而三教的本源是一致的,统于生命之心性。方东美将儒释道三家的生命精神提炼为:“生之理,爱之理,化育之理,原始统会之理,中和之理,变通之理。”[1]152-153

  一、儒家生命哲学

  儒家生命哲学的核心理念是“仁”,仁者爱人,主要是如何处理好天人关系、群己关系和身心关系。儒家的生命哲学价值论是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就是随顺本性行事,也可以用孔子这样一句话来总述:“从心所欲不逾矩”。“率性为道”中的“道”自然而然就是“人道”。而“人性”是现实生活中最直接的价值尺度。它具有主体性。人固有的独特“人性”是衡量一切价值的尺度。儒家生命哲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这些,都是我们当代生命教育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1.孟子认为: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所在: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是为人者之人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①此之为本原的、先天性的善,也是人为仁善的基本。孟子又将这种天生的善性称为“良知”或“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②其中“良知”又称“良心”。孟子认为,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良知,最终成为了生命质量的尺度,有良心的生命称为道德生命,无天良的生命称之为“反”生命。这种心性论的确立,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之道提供了理论基础。

  2.荀子却不认为:人,天生就具有为人向善的本性。在荀子看来,向善完全是人之有意作为,即“伪”。“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固生于人之性也”;“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③他的性恶论既认为人性本恶,又认为“礼仪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有两条腿、没有毛皮的,就可以称之为人,而是有“礼”与之辨别的。荀子判断人性善恶的标准:社会的礼仪道德、伦理规范。他同样以“善”的道德标准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规定性。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