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经》中的“阳九”和“阴六”(2)
关于数,毕达哥拉斯说:“数支配着宇宙”;高斯说:“数学是科学之王”;马克思也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作为一门科学的宇宙观和认识论,《易经》同样可用数来解释。
河图、洛书为理解《易经》之数提供了一面镜子。例如,有人提出“众数和定律”,认为河图、洛书中隐藏着六和九两个数[10]。用数学规律解读河图、洛书,确实能提供一种新颖的视角。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河图还是洛书,位于数字排列中心的均为数字5,其实5才是理解问题的关键。诚如《易·系辞》所云:“天数五,地数五”,“5”不仅作为一个数字,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认知符号而存在的。它居于中心点,描述着我们的客观世界及其运作规律。在易学体系中,五行常常用来对我们的客观世界进行分类,五也被称为“小衍之数”即常数。在河图中,一至十的总和为“五十有五”,除去小衍之数五,余下五十为大衍之数,除一后用来推演卦象。换言之,55中首先减除常数5,该数是事物的本源,为先天之数。五行中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其中奇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1+3+5=9,故九为阳极之数。偶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2+4=6,故六为阴之极数。
由此可见,河图、洛书中的数字秘密不在6和9,而在5。另外,5也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数字,更是一种符号,其中心思想在于“守中”。数字6和9,实质是源自中心点的相互运动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极致状态,用来指代阴阳两种属性。
(三)义
鉴于“五”所负载着的深刻内涵,“五”的身影在伦理道义中无处不在也就情有可原了。例如,世界的各种物质被归类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也被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相互关系。《易经》的辩证思想被称为五术,五行的物象归类又可分为五色、五位、五时、五气、五味、五脏、五贼、五窍、五志、五养、五欲、五声、五液、五元、五物、五谷等。另一方面,传达中庸或守中的思想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认知与思维模式,例如:五帝、五书、五伦、五常、五德、五义、五服等。
既然“六”与“九”作为“五”的两种正反性属的代名词,它们也经常地用来表达伦理道义的思想。例如,《诗·小雅·采绿》颂:“六日不詹。”《国语·周语》云:“夫六中色也。”《说文解字》曰:“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晋书·杜预传》提出:“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杜牧在《阿房宫赋》写道:“六王毕,四海一。”由此可见,六是五之后的第一个成数,故有多的含义,如三头六臂、三不拗六、三推六问等,也有开始、顺利的意思。因此,“六”成为一个吉利的数字;六六,在酒令中还有“六六大顺”之意。六十六岁是一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岁数,民间有“年过六十六,阎王要吃肉”的说法。
同样,“九”也可用来泛指多数,数量大。例如:《墨子·公输》宣称:“九设攻城之机变。”《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九令诸侯。”《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陈述:“宏兹九德。”又如:九译(辗转多次的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九又可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拘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常用的成语还有: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州四海、九牛二虎之力等等。
诚如《管子·五行》所言:“天道以九制,人道以六制”,如果说“六”更多与人事有关,则“九”更多地与天道相连。例如:《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可见,“九”是个至高无上的数,因此被赋予了神圣的含义。按照民间的说法:“天高九层”,九层天是天的最高处,汉语中有关的词汇有“九霄云外”,“九天揽月”,“九天九地”等。历代帝王也被认为是“九五之尊”;天子身穿九龙袍,天子祭天一年九次,天证日设在正月初九。臣子朝觐天子时需行三跪九叩之礼,就连皇宫建筑都与“九”有关,例如:北京城有九门,天安门城楼以九五之数为建筑格局,紫禁城的房间有990余间,皇家园林的大门有“九路钉”,还建有九龙柱、九龙壁等。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另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况且秋季又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赏花的习俗。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可视作是这一文化传统的延续。
(四)理
关于理,《易经》云:“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由此可见,太极是万物的本源。太极之理涵盖万物。它在天上表现为天理,在地下为地理,在万物是物理,在医学是医理,在命运是命理,在人伦是人道……无穷无尽,但其本质为“一”,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眼中的“道”,原指存在于世界当中的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大体等同于太极的概念。太极为“一”,也叫太初、太一,它是阴阳相合的统一状态。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的意思。所谓“大至无外”,“小至无内”,太极指放大可以无限地接近圆周的界限,缩小可以无限地接近但不等于零。一方面,太初又是运动不息的,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相对静止,静止则产生阴气,故“一生二”。另一方面,阴阳之气互为其根,一动一静,相互交合运转以至于无穷,万物亦按此规律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故“三生万物”。老子的说法中其实出现了三个数,即1,2,3。若把这三个数相加,则得到6,即《易经》中的极阴之数。
无独有偶,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也发现,6是一个神奇的数字,是任何其所有除数之和(该除数本身外)等于该数本身的整数,即是6=1+2+3。因此他认为6是一个“完整数”,象征着圆满与完美。普菲流斯在后来发展了这种思想,认为54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数,而该数恰巧又是6与9两数的乘积[3]160-16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