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形象直觉说的接受(2)
在克罗齐处作为特定的哲学范畴出现的“直觉”,在朱光潜那里又兼具了心理学的意义;在克罗齐处完全是一种心灵综合活动的“直觉”,在朱光潜那里却成了人对物的物我两忘的凝神观照。这是早期朱光潜对于“形象直觉说”的一种深入理解,但不能忽视的是,朱光潜最终还是将“心”看作更重要的层面,这一点可以说与克罗齐一脉相承。
三
不仅仅在学术观点方面,在思维方式上,朱光潜也深受克罗齐的影响。克罗齐喜欢进行简单的语词替换。“把语言同诗的表现看成一个东西,就使一种简单而丰富概念代替了那些在有关语言问题的著述和讨论中常见的十分复杂、十分贫乏的概念。”[3]按照他的逻辑,语言等于诗的表现,而“直觉是表现,而且只是表现”,艺术又是直觉,那我们可以在这几个概念之间画等号吗?显然不能。怀特在《分析的时代》中指出:“克罗齐和许多受过黑格尔影响或同情的哲学家一样,有一种倾向:把界限弄模糊,反对明确与严格的划分,而他的历史和哲学同一的论点最突出地说明了这点。”[4]不难看出,克罗齐语词运用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把普通人看起来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进行等同或者替换。在他看来,只要抓住某一语词的关键之处,就可以对其外延忽略不计,这就造成他每使用一个概念时都要在其特定语境下做大段解释,极易造成误解。
朱光潜作为克罗齐的“信徒“,在其从事美学研究初期就自觉地注意到克罗齐的错误之处,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避免,但也有例外。比如在他的《文艺心理学》第一章中,大多数情况将直觉等同于审美经验,与艺术没有关系。但是在结语中他说:“直觉是突然间心里见到的一个形象或意象,其实就是创造,形象便是创造成的艺术。”[2]19那在这里,我们是不是要将直觉、审美经验、艺术等同起来呢?这中间当然有不妥之处。
不能否认,朱光潜对于克罗齐的学习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在他接受的过程中当然也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在他1948年出版的《克罗齐哲学述评》中就用专门一章对克罗齐的哲学进行全面批评,并提出十大诘难。但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我们也能发现相似的问题。例如他对直觉、知觉和概念的区分。他认为直觉是一种只见形象不见意义的知,知觉则是见形象又见意义的知,概念则是“超形象而知意义的知,它是经验的总结,知的成熟,科学的基础”。[2]21在他看来,直觉先于知觉,知觉先于概念,而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的思维很难将直觉、知觉和概念完全区分,更难以分别先后。例如我们见苹果而知其为苹果,其实就是知觉和概念的同时运用,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既然如此,直觉、知觉和概念的先后关系如何能区分得很明确呢?这样强行区分既显得没有意义,反而又增加了认知难度。
由上述情况可以窥见,在思维方式方面,克罗齐乐于进行简单语词替换及概念分割的特点还是给朱光潜造成了相当影响的。可贵的是,朱光潜能够自觉发现这一弊病,并且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上进行“补苴罅漏”式的改进,这也为他对克罗齐进行批判式接受,以致后来转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埋下了伏笔。
四
总之,无论是在思想观点还是思维方式上,克罗齐都对朱光潜早期的美学之路影响重大。朱光潜一方面受到克罗齐美学滋养, 另一方面又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指出了克罗齐的偏颇,表现出一种冷静客观的学术态度。这一现象至少表明三点:首先,克罗齐的直觉说能为朱光潜实际提供的学术资源有限。直觉说可以作为他早期学术思想的起点,可以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和谷鲁斯的“内模仿说”并驱争先,但绝不是朱光潜学术思想之归宿。其次,较之王国维钟情叔本华,朱光潜早期治学便能博采众长,不仅从美学而且从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角度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第三,社会变革带来的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朱光潜必须反复检视自己的学术渊源。1949 年以后一次又一次针对他的学术论战固然有不可取的因素,但这样的客观条件限制也使得朱光潜更深层地反思自己的学术观点。其自身的学术取向本来即具备转变立场的内在潜质, 实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朱光潜之于克罗齐,接受大于批判,理解多于认同,明晰了这一点对于我们理清朱光潜美学思想源头,更深刻地认识他一生的学术道路以及学术选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意)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朱光潜,韩邦凯,等,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2]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A]//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 (意)克罗齐.美学或艺术和语言哲学[M].黄文捷,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 (美) M·怀特.分析的时代[M].杜任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