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对经济建设理论的影响(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22 16:2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林盛发
分享到: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不仅指导着中国革命取得了辉煌战绩,而且也成为世界军事家打胜仗的指示。其军事著作更是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的民族革命战争和发展中国家抵御大小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所进行的民族自卫战争的行动指南。毛泽东的游击战略战术不愧为世界军事史上游击战理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正如一位美国学者菲利普.戴维逊(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助理)所说的那样:"图书馆里的书架都被那些称颂毛泽东为卓越游击战权威的书本压垮了。但是,毛何止是一位游击战士!他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期,他在一系列游击战中,把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弄得苦恼不堪。十年后,他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四十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中征服了中国。最后,他的部队在朝鲜阵地战中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英国学者则进一步宣称:"毛泽东是掌握打开这个时代军事奥秘之锁的全套钥匙的一个时代人物"。[14]

  综观毛泽东的一生,军事生涯占据其大半生(自1937年秋收起义算外,共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境战争、中苏边境冲突、抗美援越等等)。其著名的论断"枪杆里面出政权",不仅是其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光荣、战斗一生的精彩浓缩。而这恰恰也体现了其早年在日记中所写的"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15]的奋斗精神和矢志不移的坚强意志。他的军事思想,特别是其游击战略更是把他推向了世界军事领域的极致,成为古巴、阿尔及利亚、越南、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许多革命者奉为"军事必读"的理论经典名著,奠定了他在世界军事理论殿堂中重要的一席之地。可以这样说,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属于中国,更是属于全世界,其价值已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时代,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对经济建设理论的影响

  就经济建设理论而言,毛泽东的表现比在军事思想上要逊色得多,不但理论上难有"指点江山"之鸿篇,行动上更是少有"横扫秋风如落叶"之雄举。其中必须强调的是,毛泽东的经济建设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讲,简直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延续。他的"不断革命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样,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里面也包涵着大量的经济元素。正如日本陆军中校栋田真一在《关于毛泽东的军事战略的一点研究》中所说:"毛泽东的战略,不是单纯的军事战略,而是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军事等综合起来的战略"。[16]换言之,毛泽东的经济建设理论其实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翻版。

  风流总是雨打风吹去"。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17]是否可以这么说,在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的"破"是很到位、很成功。可"立"便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正如他自己形容其的经济管理建设经验是"一穷二白"一样,是再恰当不过了。事实呢?也确实如此。

  关于这一点,毛泽东也是心知肚明的--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因此,他在踏上开往北平的路上,就说过,"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人民解放军和全体党政干部,必须要学会管理城市工作和学会做经济工作,必须克服困难,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是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为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不懂,不要装懂,不要摆官架子"。[18]尽管毛泽东这么说,起初也确实这么做了。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国家经济严重的"内出血",以致几近瘫痪。

  对此,我们是否可以全然归罪于毛泽东呢?应该说,毛泽东的本意、出发点是好的。当初他的头脑是清醒的。要不然,他也就不会有"三年准备,十年建设"之想(三年五年恢复,十年八年发展);也就不会有"过桥"与"上船"之虑(确认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步一步地向前过渡。过桥就如过渡,必须逐步过渡,不能站在岸上,必须上船,必须一桨一桨地向前划去);更不会提出"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之计[19]。但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使毛泽东被一时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所误导,兴奋不已,以致天马行空,毋顾事实与规律,拍脑袋拍出了许多超乎现实的、主观的、不符自然实际的决策来。

  对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也专门提到了这一点,"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生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尽管如此,也不能就此把毛泽东的功劳一概抹杀,把他的经济政策说得一无是处、一文不值,关键还是要以"一分为二"的态度看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谈到的,"毛泽东对此要负主要责任的"。[20] "但也不能把所有错误归咎于毛泽东同志个人"。[21]应该说,这个结论是比较客观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据本人初步对《毛泽东选集》(1-5卷)的统计中获知,其中涉及经济类文章才三十多篇,仅占0.14%左右,而论述战争及斗争之类的文章则多达一百二十多篇,将近前者的四倍,占0.5%左右。由此,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毛泽东军事、经济理论的比重及所反映出来的结果的轻重。不过,仅凭这点就轻定结论,妄下断言似乎草率了些。毕竟,鉴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用较大的篇幅去探讨、研究战争问题是自然的,可以理解的,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若不采取近似斯大林模式(饿肚子经济、牺牲农业、榨取农民的剪刀差)的工业化道路--即搞重工业先导[22],后来,中国的国际处境也许就会与今日的伊拉克差不多。所以,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九天九地"和"施仁政"之争,还是毛泽东站得高,看得远,还是毛泽东的"小仁政要服务于大仁政"、"没有大仁政,中国不但不能建设社会主义,而且要亡党亡国"[23]的思想是有远见,有识地的。虽说梁漱溟的观点也有道理,但非常时期非常做法,局部还得服从整体方行。然而,问题是,倘若仔细盘点一下他的文章、讲话时,除几篇专门论述经济外,大部分谈的不是战争、就是(阶级)斗争,我们显然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事实:他的经济理论还远未成熟,他的经济观点还不够深刻、全面,他的经济政策同样要么太过乐观,要么太过急躁,无法做到像他在战争期间所形成的思想体系一样形成自己的一整套经济思想体系,而且明显带有"草鞋无样,边打边像"的应急式经济政策措施。总体上,给人们一种"橄榄屁股--坐不住"的感觉。尽管有许多客观原因和其他因素,不得已而为之。可到底也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经济计划。自然,如此经济是经不起一次突发性的大变故、大冲击的。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不知是否可以这么理解,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他的经济建设理论,自觉不自觉地把军事上、政治上的某些做法应用到经济建设上来。综观毛泽东经济建设的做法与手段,其明显带有战争的火药味。姑且不论《不要四面出击》等等理论文章,在实际实践中则更是如此。他以为战争年代"大兵团作战"的战术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和平岁月的经济建设"。我就不信,搞建设比打仗还难?"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说过这么一句话。在这位一生中有过22年战争生涯的军事家、革命家看来,天下最难的事就是打仗了[24]。所以,他不能容忍花较长的时间去改变中国的面貌"。一万太久,只争朝夕"。于是乎,一个"人海战术"式的全国性、群众性土法炼钢、填海造田、毁林开荒等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在全国遍地开花,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一夜赛过二十年"的"赶英超美"的"大跃进"出现了,一个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全国一片红"的人民公社化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25]。此情此景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然而,结果呢?却是出现了一个令所有经济学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蓝子里"赌徒押注式的可怕现象;一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政治挂帅"等等极左的局面[26];一个差点令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结果。如此看来,毛泽东"马上行之"相当精彩,而"马下治之"便不是很到位,甚至险些酿成共和国经济大坝溃堤的危险。可见,毛泽东同志这种把战争战术不恰当应用于经济建设中,难免是要犯错误的,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是惨痛的、沉重的,教训是深刻的。

  其实,对于规律方面的认识,马克思早就在他的《资本论》中指出:"任何规律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它,是要受惩罚的。人们不能创造规律,消灭规律,只能适应、利用规律。否则,是没有好下场的"。由此看来,我们的痛点,致命伤就在这里。盲目的想战胜自然,超越规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敢叫日月换新天"等等不切实际的行为,到头来只落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可悲结局。

  毋庸置疑,毛泽东在经济建设期间,他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念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成份,这使他的经济建设理论如同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一样不能贯彻始终。比如,对于所有制成分越纯越好的设想,对于生产力水平还并不甚高的情况下过分强调生产关系变革的设想,对于"穷过渡"和急于求成、超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片面强调和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做法,以及不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片面追求高指标的一些举措,发动违背经济建设客观规律的所谓"大跃进"的行动,以及错误地提出反"右倾"的口号,偏离经济建设中心的做法,特别是经济建设的"不断革命论"等等。这些"左"的思想观点逐渐占据了他的头脑,这也正是毛泽东晚年悲剧的一个方面。

  三、结语

  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经济建设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一个是战争年代的毛泽东,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实事求是;一个是经济建设年代(内忧外患、百业待举的和平岁月)的毛泽东,急躁冒进,随心所欲,脱离实际。然而,不管怎样,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仍然是伟大的。诚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在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成就及其对经济建设理论的贡献与作用时,我们不妨尽可能以客观、公正、公允还以原色,还以"庐山真面目"。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