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神会及其禅学思想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17 16:3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阳
分享到:

 

  摘要:中国禅宗至五祖弘忍时,禅宗开始走向兴盛,传其弟子慧能、神秀时,禅宗分南北二宗,此时双方的矛盾并不突出,直到他们的弟子辈时,双方的传法的地区有所交叉,矛盾升级,争论是非的问题才突出地表现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是神会与普寂、义福。神会是慧能的大弟子,他指出普寂一系的禅“传承是傍、法门是渐”,达摩所传的禅的特征是顿悟实相,以“无念”为宗,强调“知见”中求得解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学者胡适对神会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察分析和整理,为后世研究神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珍贵资料。

  关键词:神会;禅宗;南宗;胡适

  一、南宗七祖

  神会,俗姓高,襄阳人(郡治在今湖北襄樊市),生于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卒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依据一九八三年出土的神会塔铭上的记载,塔铭全称为“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没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首腹建身塔铭并序”。(《圆觉经大疏钞》)《楞伽师资论》说,神秀奉武则天之命入长安,临行曾对门人说:“韶州有大善知识,元是东山弘忍大师附属,佛法尽在彼处,汝等诸人如有不能自决了处,向彼决疑,必是不可思议,即知佛法宗旨。”①②社会上层亦渐有理解接受南宗禅法者,至天宝四年(745),神会入住东都洛阳荷泽寺。神会继续传播曹溪法义,并在荷泽寺中为慧能祖师开堂塑像。

  二、胡适对神会禅法的发现与整理

  作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研究“热点”,荷法神会及其思想和作用一真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对于上述情况,著名学者胡适在他的《神会和尚遗集》自序中说:

  民国十三年,我试作《中国禅学史》稿,写到了慧能,我已很怀疑了,写到了神会,我不能不搁笔了。我在《宋高僧传》中发现了神会和北宗奋斗的记载,又在宗密的书里发现了贞元十二年敕立神会为第七祖的记载,便决心要搜求有关神会的史料。但中国和日本所保存的禅宗材料都不能满足我的希望。我当时有一个感想:今日所存的禅宗材料,至少有百分之八九十是北宋和尚道原、赞宁、契嵩以后的材料,往往经过了种种妄改和伪造的手续,故不可深信。我们要一部禅宗信史,必须先搜求唐朝的原料,必不可轻信五代以后改造的材料。③

  基于上述原因,胡适在一九二六年七月,在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图书馆搜求了新发现的敦煌遗书,敦煌遗书的抄写时间,是南北朝和宋初之间。他归国之后,整理校编出版了《神会和尚遗集》,并激动地宣称:

  神会是南宗的第七祖,是南宗北伐的总司令,是新禅学的建立者,是《坛经》的作者。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人比得上他的功勋之大,影响之深。④

  三、神会的禅学思想

  神会的思想及生平资料大多保存于其弟子听法记录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南阳和尚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顿悟无生般若颂》、《南阳和尚问答杂徵义》以及神会自撰“五更转”两首及五言律诗一首。这些著述资料大都从宋以后逐渐佚失,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总开始从敦煌文献中陆续发现。

  (一)顿与渐

  综观神会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神会的传法活动多是针对神秀禅系。五祖弘忍欲传衣钵,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则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南北两系禅学思想是有分歧和不同之处的。甚至带有针锋相对的意味。

  《南宗定是非论》中神会说:“皆为顿渐不同,所以不许,我六代大师皆言‘单刀直入,直了见性’,不言阶渐。夫学道者须顿见佛性,渐修因缘,不离是生而得解脱。”⑤

  (二)论“知”、“知见”在解脱中的意义

  重“知”是神会禅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神会初见慧能,边说:“见即是主”。“知”也就是“见”,或合称“知见”,也可称“知解”,也就是所谓“心”、“佛性”同意的概念。神会认为,要达到顿悟必须修不拘场合和形式的“无念”禅法,为此便应有与“无念”相应的“知”或“知见”。神会言:

  心有是非不?答:无。心有去来不?答:无。心有青黄赤白不?答:无。心有住处不?答:心无住处。和上言:心即无住,知心无住不?答:知。知不知?答:知。今推到无住处立知……无住心不离知,知不离无,即无住。知心无住,更无余知……今推心到无住处便立知,知心空寂,即是用处。《法华经》云:即同如来知见,广大无边……⑥

  这里所说的心无是非,无住处等,都是对“无念”的表述,但心对这种精神界是知道的,这时的“知见”,便是与“无念”相应或相契合的“知见”。因为达到“无念”即意味着做到“定慧等”、“明见佛性”,故又可以把这种“知”或“知见”看做是自身所具有的佛性。所以神会对“知”的论述,大概是对佛性论的一种新的阐释。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