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网络谣言的形成机制及其治理对策(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12 10:0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何雨 陈丽君
分享到:

 

  如果说谣言的传播者、制造者有着自己的特殊动机,那么,对于谣言接受者来说,他们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社会心理而认同这些谣言呢?大致有四种情况:①身处困境。谣言在释放"情感冲突"的同时也提供了解释。对于处境危险或者困境的群体来说,相关谣言可以释放、缓和他们的愤怒、不安情绪。②受"先入为主"信念驱使。研究表明,人们会习惯性地否定那些与他们最深层信念相冲突的论断,以减少认知失调。③受既有情感或立场影响。如果人们不信任政府,那么就会把政府朝最坏的方向去想;如果讨厌某人,那么就会乐于接受对他的伤害性谣言。④信念"临界点"的动态变动。按照人们接受谣言门槛的不同,可以分为"愿意接受者"、"中立者"和"怀疑主义者"。确凿证据的出现、增多会改变人们对待谣言的信念"临界点",如"水门事件"中,伴随着证据的呈现,那些最不愿意相信尼克松安装窃听器的谣言的人也倒戈相向。

  三、网络谣言传播的社会机制

  在谣言肆虐的互联网时代,民间舆论场的谬误可以在顷刻之间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那么,形色各异的民间网络谣言究竟又是如何被传播开?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谣言?其为人们接收选择的社会机制又有哪些?通常而言,民间网络谣言风险主要有三种生成机制。

  1 信息流瀑

  信息流瀑重在阐明谣言传播的社会机制,是指人们戏剧化地受到已经作出选择的他人的影响,屈从于多数人的意见,而接受他人信念的原因在于自身缺乏相关信息,对多数谣言所涉及的话题缺乏直接经验或者个人认知。流瀑是一个动态过程:先是一些先行者或者"领头羊"作出了以某种谣言为真的判断,然后,在其影响之下周边的人也接受了这一谣言的真实性,最后接受谣言的人在量上的积累越来越多,使之在特定社会网络或者更广泛人群中制造出一种相互传染的"自验成真"效应。测量从众压力的所罗门·阿希的经典实验已经指出,在群体压力下,70%的人会屈从群体看法而压制自己的怀疑,在公开言论中错误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认知,而这正是信息流瀑的社会心理基础。在信息流瀑的过程中,言论与事实的吻合程度可能根本不重要,人们相信谣言是因为其他人也相信,真理和谬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传播。

  2 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重在探究谣言繁衍的社会机制,是指具有相似信念的人聚集在一起发生信息交换后通常会强化谣言,得出的结论往往也更加极端。群体极化的一个典型案例是研究社会互动如何影响人们极端化倾向的科罗拉多实验。2005年夏天,科罗拉多州开展了一个小型民主实验,60名美国人分为10组(自由派和保守派各有五组),讨论一个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即美国是否应该签署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国际条约。经过15分钟的小组讨论后,无论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都变得更加极端:前者坚定地支持美国政府签署这一条约,而后者则予以强烈反对,讨论不但未能缩小两派之间分歧,反而加大了他们之间的鸿沟。群体讨论使得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各自信念更加统一,成功地抑制了原本各派内部存在的信念分歧。群体极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现象,类似信念的人在相互交谈后会固化他们之前的立场。这一点在群体讨论社会不公正现象时更加鲜明,群体讨论会让人们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愤怒之火越烧越旺。显然,当散布的谣言涉及社会不公正现象时,公众的愤怒性社会情绪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3 偏颅吸收

  偏颇吸收重在说明谣言选择的社会机制,是指人们会按照自己的偏见来吸收和处理信息,这主要是源于人们降低认知失调的欲望。那些已经接受虚假谣言的人不会轻易放弃相信谣言,特别是当人们对这一谣言有着强烈的情感依附时更是如此,即使把事实真相呈现在他们的眼前,都有可能无法改变他们已经定型化的认知选择。一方面,在心理上,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情感,会憧憬、困惑、愤怒、厌恶、仇恨、怀疑、恐惧、自信、自卑、无聊,等等,受到情绪的影响,人们有动机地接受符合他们既有观点的谣言,尤其是乐于看到并相信那些和自己情绪一致的内容,规避那些令人心烦、出现情绪失调的信息。另一方面,在立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向,几乎不可能采用不偏不倚的方式来处理各种信息,而偏见是难以遏制的,人们总是选择并相信支持自己偏见的信息。尽管通过情绪和立场筛选而留存下来的谣言并不一定是真实信息,但是,人们的情绪选择、立场取向会对谣言传播产生重大影响,当谣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如厌恶、生气、愤怒时,人们更可能不断地予以传播、扩散,进而导致恐惧、仇恨甚至暴力性后果。

  四、寒蝉效应:谣言治理的效度与限度

  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即如果各种思想能够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自由流动,让人们置身于均衡的信息环境中,那么谣言就会不攻自破,这就是"思想市场"的信念。在可以自由发表言论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能够自由地表达基本信念、展开大量论证、进行各种阐释,由此各种信念得到了自由传播,而经过思想市场自身的竞争、淘汰与筛选,真理终将获胜。在乐观的人们看来,思想市场在自由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完全可以依靠的,即使是谣言也会经过思想竞争的大浪淘沙而被冲洗干净。但是,细致的研究表明,被广泛接受的并非全部是正确的、真实的信息,那些错误的、虚假的观点同样能够长久存在。尽管人们知道种族歧视是不好的观点,但是,在美国言论自由体系下,这一观点却存在了很长时间,甚至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种族歧视不仅普遍存在,而且被认为是合理的。

  思想市场能够过滤谣言是一种天真的想法,谣言涉及的并非是单纯的社会事实,而是与人们的认知、情感和立场息息相关。此外,遏制谣言、化解谣言也不是及时公布事实真相那么简单,相反,有研究发现,极力澄清的辟谣不但无法纠正人们对错误信息的认识,反而有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强化人们对谣言的坚持。例如,一个公司试图澄清关于其陷入困境的谣言,结果可能会有更多的人相信这个谣言。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看来,如果没有一定的事实基础,谣言是不会空穴来风的,即人们常说的"无风不起浪"。真理通常追不上谎言,对虚假谣言的纠正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一个充斥着流瀑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世界中,不仅是纠正,就连断然否认、拒绝都无法奏效,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不要相信任何事情,除非它被正式否认"。在虚假信息充斥的网络世界中,人们已经丧失了对信息真实性的信心。

  那么,在思想市场失灵、辟谣又无效的情况之下,人们又将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虚假谣言的伤害呢?适度"寒蝉效应"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寒蝉效应是指人们"因为害怕言论遭到国家的刑罚或者是高额赔偿而不敢发表意见,如同蝉在寒冷天气中噤声一般"。一方面,以增加制造谣言、传播谣言的代价来阻止谣言的扩散,使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为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到,任何规范言论自由的法律途径都会产生"寒蝉效应",伤害言论自由,在惩治虚假谣言的同时也会妨碍那些了解事实真相的人们对事实的揭露。诚然,大量的虚假谣言不仅有害,而且对揭示真相、发现真理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寒蝉效应"有助于减少具有破坏性和伤害性的谬误和谣言的产生与传播。但是,从长远看,过度的"寒蝉效应"也会阻碍真理的发现、真相的揭示,因为真理和真相往往在对谬误的不断批判与修正之中得以呈现。没有规范和法律产生"寒蝉效应"的社会是不堪入目的,社会需要的不是"寒蝉效应"的缺席,而是将"寒蝉效应"维系在一个最佳限度。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