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对复行为犯若干基本问题的检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24 09:4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陆诗忠
分享到:

 

  摘要:张明楷教授否认我国《刑法》分则条文中某些“预备性质”行为具有“法益侵害的紧迫性”,进而将相关犯罪排除在“复行为犯”之外。然而,该认识存有值得商榷之处;“非牵连型复行为犯”、“松散型复行为犯”、“相对型复行为犯”并无存在的必要;“主要客体侵害说”作为复行为犯既遂的理论标准经不住推敲,“双重客体侵害说”应予倡导。

  关键词:复行为犯;“要素行为”;犯罪类型;犯罪既遂;“法益侵害的紧迫性”;实行行为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1-0122-007

  近些年来,学界对于复行为犯具体问题的探讨已全面展开。比如复行为犯的着手问题、复行为犯的共同犯罪问题、其与相邻犯罪的区分问题,等等。但因其在基本问题的研究上存在着某些不当结论,具体问题的探讨出现某些偏差就难以避免。限于篇幅,本文只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希冀对复行为犯的理论研究有所助益:“要素行为”的认定问题、复行为犯的类型问题、复行为犯的既遂问题。

  一、复行为犯之“要素行为”的认定问题

  复行为犯被理解为“刑法分则规定的,在实行行为中包含数个异质且不独立成罪的行为的犯罪。”[1]75这在学界未见异议。根据该定义,构成复行为犯,要求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的内部必须包含数个行为。在这里存在两方面的要求:一个是数量上的要求。即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中可以分割为数个刑法所预先设定的“行为单元”(亦称“要素行为”,下同)。另一个是质的要求。这数个“行为单元”具有刑法意义,具有观念性、类型化,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具体动作。然而,该定义并未明确此处的“要素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是否包括《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些具有“预备性质”的行为。对该问题的明确回答,直接关系着“复行为犯”这一犯罪形态在我国《刑法》中的数量。不仅如此,更有学者认为“复行为犯”范围的合理确定对犯罪着手认定、犯罪既遂的成立、共同正犯的成立、加重犯罪与数罪的界限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2]492

  众所周知,《刑法》分则性规范所规定的行为都是“实行行为”,这是我国主流刑法理论之主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复行为犯”在我国《刑法》中的数量是非常可观的。然而,新近以来有学者对此进行了“颠覆性思考”,明确指出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并非均为实行行为:“我国刑法分则的不少条文在规定实行行为的同时,描述了预备行为。”[2]495在其看来,我国《刑法》第196条第3款、第198条第1款、第224条、第265条即属于上述情形。[2]492该论者据此认为,尽管某些犯罪的行为是复数,但由于其中的“要素行为”并不具有实行性,不符合“要素行为”的基本属性(1),故而上述分则条文所规定的犯罪并非“复行为犯”。该观点也偶见于其他论者的相关论述中。[3]

  笔者赞同张明楷教授所作的某些分析。正如张教授所言,上述分则条文所描述的部分行为的确具有“预备性质”,但能否仅据此就判定这些“预备行为”不属于“要素行为”,进而将这些犯罪排除在“复行为犯”之外呢?在本文看来,问题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其一,张教授指涉的“要素行为”是实行行为的组成部分,其“实行性”依附于行为的整体。虽然张教授所指的“要素行为”具有“预备性质”,但我们不能将其混同于《刑法》总则中的“预备行为”。首先,《刑法》总则中的“预备行为”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张教授的理解,这里的“预备行为”是为犯罪的“实行行为”服务的,是为“预备行为”实施的准备行为,不能认定为犯罪预备。[4]也就是说,此处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是相分离的,并非其组成部分。再者,《刑法》总则中的“预备行为”具有模棱两可的性质。它往往不能说明行为已经进入了犯罪实施阶段,也不能说明行为者已经具备犯罪意图。例如,某人购买枪支,可能是为了杀人,也可能是为了自杀,也可能是为了自卫。这成为世界各国刑法对“预备犯罪”不予处罚的根本原因。

  然而,具有“预备性质”的“要素行为”是“实行行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定型化的行为,具有特定的“实行性”。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以保险诈骗罪为例。在保险诈骗罪中,其实行行为是由两个“要素行为”构成的:虚构保险理赔原因的欺诈行为、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对于保险诈骗行为的成立而言,二者缺一不可:缺少前者(即“诈的行为”),无法实现对保险金的占有而成立保险诈骗行为;缺少后者(即“骗的行为”),仅凭前者将无法说明行为的指向,同样无法成立保险诈骗行为。质言之,只有虚构保险理赔原因的欺诈行为、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同时具备、有序衔接,才能赋予保险诈骗行为实行性,才能有机组成完整的保险诈骗行为。根据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原理(2),我们不难理解,该“要素行为”也因保险诈骗行为的“整体实行性”获得了“部分实行性”。

  由上观之,张明楷教授之所以否认具“预备性质”的“要素行为”具有“实行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将“要素行为”予以孤立化的结果,且没能根据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原理去分析问题。进一步考察,即便“抢劫罪”这一公认的复行为犯,其“要素行为”——“暴力行为、胁迫行为”、“取财行为”孤立地看也并非具有“实行性”、“法益侵害的紧迫性”。否则,我国《刑法》中就应当有而事实上没有诸如“暴行罪、胁迫罪、取财罪”的规定。如依据张教授的逻辑,是否也应当将“抢劫罪”排除在复行为犯范围之外呢?

  其二,张教授指涉的“要素行为”是规范意义上的“实行行为”,具有“实行性”。有关实行行为的认定标准,在刑法理论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5]我国刑法通说采“形式客观说”,主张实行行为是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具体犯罪行为。但该说遭到了某些学者的指责,认为“它没有从实质上回答什么是实行行为,也没有回答什么是着手和如何认定着手。”[6]进而,该学者提倡“实质的客观说”,认为实行行为是具有“法益侵害紧迫危险性”的行为。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