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发展中的调控政策作用剖析(2)
2.保持预算平衡。无论是古典经济之前的经济学派还是凯恩斯之后的经济学派都奉行平衡的财政思想,追求一年或一个经济周期的财政预算平衡。政府在使用财政政策中,经济萧条时,适当安排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收入,在经济繁荣时,有意安排财政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从而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财政预算的平衡。
3.调整经济结构。财政政策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总量性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投资的财政手段,重点扶植某些产业或某些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通过财政手段大力促进了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产业的发展。
4.优化收入结构。财政政策通过转移支付、补贴、救济等手段,加大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及弱势群体的支出,再次分配了国民收入,缩小了我国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均等化,优化了人民的收入结构,缓解了经济发展中两极分化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三)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与财政风险分析
1.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政策体制不完善或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其实施效果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具体来说,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表现在:一是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当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扩大财政支出或投资增加会引起利率和商品价格的上升,从而限制了其他的社会投资,减少了人们消费,从而削弱了政策效果。二是政策时滞。政策时滞是指从政策制订到最终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达到政策目的的时间差。财政政策的时滞可以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其中内部时滞包括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外部时滞包括执行时滞和作用时滞。
2.财政风险。财政风险是指政府财政和经济部门在财政资金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和财政经济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致使财政收支状况恶化而引发财政危机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财政风险主要是指债务风险,包括隐性债务风险和显性债务风险。此处所说的债务是广义的概念,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显性债务指法律与契约规定的债务,隐性债务是指政府必须支付的由道义、责任产生的债务。本文基于两种债务的不同内涵和性质列出了财政风险矩阵,如表1所示。
货币政策作用剖析
(一)货币政策的内涵和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政策工具影响利率水平和货币的供给,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政策。货币政策同财政政策一样,在运用中应坚持"逆经济风向"的原则,当经济衰退时,应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增长;当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的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是指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存款总额的比率,它与货币创造的多少成反比;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在货币政策运用时,常把再贴现率与公开市场业务相互配合使用;其他货币政策手段,主要包括有道义劝告、垫头规定、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的条件等。
货币政策作用于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可以通过下面两式表示: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M↑=>i↓=>TI↑=>C↑=>Y↑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M↓=>i↑=>TI↓=>C↓=>Y↓
其中,M是货币供给,i是银行利率,TI是社会投资,C是消费水平,Y是国民收入水平。上式的含义是:当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降低,社会消费增加,投资上升,国民经济增长;当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缩减,促使利率上升,社会消费减少,投资降低,从而达到抑制经济增长、限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二)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分析
政府采取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国民经济过冷、过热以及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因此,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可以分为调节经济增长速度和抑制通货膨胀。
1.调节经济增长速度。货币数量学派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多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他们提出了著名的"费雪"公式:MV=YP,式中,M是名义货币供给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Y是国民收入,P是市场价格。一般而言,在一定经济时期内,V和P都是相当固定的,因此,国民收入Y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关系。即当经济陷入衰退时,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等货币工具扩大对基础货币的供给,促使银行利率下降,进而使消费和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当经济过于繁荣时,政府采用收缩性的货币政策,降低货币供给量,促使银行利率上升,使社会投资和消费缩减,抑制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具有使宏观经济的增长趋向于"自然增长率"的重要作用。
2.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宏观经济发展中,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超出了货币的供给量,从而引起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上升,人们实际收入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货币的供给量超出了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引起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商品滞销的现象。通货膨胀和紧缩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政府的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需求不平衡引起的。政府的货币政策通过不同的政策工具组合可以直接控制货币供给,对抑制通货膨胀和紧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不对称性分析
1.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政策体制和不确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作用效果可能会偏离原本的既定目标。具体来说,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性陷阱。是指当银行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即使提供再多的货币供给,人们也会把货币留在手中,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货币政策失效。二是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冲击。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逐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格局的形成使宏观调控政策的操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也会受到汇率、国际投资、国际组织等方面很大程度的影响。三是阻塞效应。在费雪公式MV=PY中,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下降,则政府增加名义货币供给在短时间内由于受到阻塞作用不能迅速融入到实体经济中去形成实际货币供给,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不能有效传导,产生"阻塞效应"。
2.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首先表现在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冲击是非对称的,虽然货币政策可以在经济衰退时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限制经济增长速度,但这种刺激与限制作用效果却是不同的。凯恩斯主义认为非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总供给曲线具有凸性性质,总供给曲线的凸性特征越强,经济增长受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影响越大,因此,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的作用效果要比经济过热时期的作用效果好。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运用货币政策的实践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其次,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表现在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是非对称的,无论是对于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货币政策,低增长状态下的通货膨胀对货币冲击的反应程度均低于高增长状态下通货膨胀对货币冲击的反应程度。
政府政策模式的选择
(一)不同的财政货币政策选择模式
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由于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单一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很难充分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需要采用不同的政策进行搭配,共同作用于宏观经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调控作用。根据性质分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因此,在经济发展实践中,政府有四种不同的政策组合可供选择:"松财政松货币"政策;"紧财政紧货币"政策;"松财政紧货币"政策;"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