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生产性服务业外资对我国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影响(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04 10:0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宇馨
分享到: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分布在中心城市的生产服务业外资对这里的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还没有发挥相应作用。我国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融合。

  1.继续扩大生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服务业开放中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态度以保护国内产业,但如果国内产业的相对滞后已影响了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政府在大量引入先进技术的同时,亦要适度引进竞争促进国内服务业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由于直接面对市场,容易捕捉商机,可以更好地促进带动东道国服务业发展。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要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管理部门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市场准入条件、业务经营范围、业务经营地域等方面不断调整,吸引生产性服务外资进入。

  2.强化生产服务业外资技术外溢空间相关性。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定位理论认为,先进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会在城市地区形成集聚。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外资的引进和利用应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考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外资应拓宽服务半径,提高集聚高端服务业的辐射能力,为周边地区提供更多服务,而周边地区应充分利用中心城市高端服务业优势,弥补自身对外资招商能力不足的弱势,推动产业升级。利用集群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更快更好地实现制造业与知识技术型生产服务业的高度融合。

  我国的引资政策应该引导生产性服务业FDI在制造业领域合理分布,提高外资投资项目对产业链上下游连接和产业辐射功能,支持引进产业关联性强的项目,向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

  3.有针对性地吸引生产服务业外资。各产业在不断提升引资数量的同时,还要更加重视引资质量及其效果。我国应根据国内需求,引导一些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明显、关联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外资服务业进入市场,实现制造业与服务功能的价值链重组和集聚,满足现阶段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要求。

  根据《2010年投入产出表》计算,我国制造业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但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应充分利用外资带来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将现代化物流与信息传输、租赁商务和金融保险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物流业运营效率,为制造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高端制造业大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高端服务投入,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作为提供技术、咨询、管理、销售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驱动力,必须要得到大力发展,以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并向高端价值链攀升。

  4.促进高端服务外包发展。参与全球价值链并不意味着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必然提升,价值链地位的提升需要人力资源、服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果一国只侧重于利用便宜劳动力承接低附加值外包业务,不仅无助于提升价值链地位,反而被继续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因此,在各地政府大力强调发展服务外包的同时,要找好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采取措施促进高端服务外包的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外包出口创汇的多少。

  服务外包不仅是带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国内产业链提升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更为重视其对国内制造业的影响。利用其带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我国“在岸外包”的发展,带动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新整合。我国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基地应该将提高制造业和生产l生服务业互动能力作为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