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12 10:2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国防科技工业涉及的各种燃烧爆炸品,在民用爆炸品、烟花爆竹、石油化工等一般工业领域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应用,这是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特性的具体体现。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将从本质上提高燃烧爆炸品科研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水平,从而可以间接提高这些领域的安全性,具有很强的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

  2.国防科技工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与一般行业的风险管理过程类似,国防科技工业风险管理过程也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方面。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即识别燃烧爆炸品科研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及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其风险性质。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根据国防科技工业的特点,其科研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别有:燃烧爆炸、中毒、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等。但不同的物料有不同的性质,具体分析时可以根据实际危险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别。

  1)风险识别的要求

  风险识别必须全面充分,应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就是从厂址、总图、物料、工艺、设备、建筑结构、电气、消防、暖通、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纵向到底"就是对于每个方面要彻底识别出所有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

  2)风险识别过程中需掌握的主要技术

  风险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产品的危险特性和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研究,掌握产品的物化性质和灾变机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出关键的风险因素;其次要对产品进行危害分级研究,为下一步风险评价打好基础。

  (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严重性,然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定社会对风险可接受的程度。

  国防科技工业主要涉及的燃烧爆炸危险性,许多风险评价方法不完全适用。例如,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法(道化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毒性评价法(蒙德法)等定量评价方法适合于化工生产装置及过程,不适合军工火炸药及其产品生产过程。目前,适用于国防科技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方法(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事故树分析法(FT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及我国自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于火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源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方法(BZA-2法)等。其中,BZA-2法综合考虑了物性、物量和工艺、设备等人、机、物、环境的众多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单位的安全现状和今后改进的方向,为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及选择安全投资的方向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3]。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评价还主要停留在定性、半定量的水平上,尚不能相对准确地给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主要原因是缺乏物料、产品等的基础参数,无法建立正确的模型,无法进行参数选择,因此需要大量开展火炸药及其制品基本安全参数测试、分析与研究工作,充分了解各种事故发生的原理,并以此为依据大量开展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工作,开发出更多适合国防科技工业特点的风险评价方法。

  (3)风险控制

  通过风险识别、评价,就可以获得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从而得到具体的风险数值。将评价出的风险数值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危险等级,进而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水平。风险控制的原则是:

  1)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对风险的实际控制程度和效果,应与工厂的运行经验和能力相适配,并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弱的思路。

  2)对于不可接受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使其达到可接受程度。

  3)对于可接受风险,则应继续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使之处于监控状态,防止其风险增大以至超出可接受范围。

  风险控制措施的出发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降低风险的严重程度。风险控制一般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4]。

  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包括:

  1)采用本质安全设计,尽可能从源头上消除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生产中以无毒无害物质代替有毒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连续化作业、人机隔离等。

  2)当消除危害因素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

  3)在无法消除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应想法减弱危害的程度,如局部通风排毒、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减震装置、消声装置等。

  4)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