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信仰方式与信仰心态的内外在逻辑关系(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3-09 11:2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陈顺伟
分享到:

 


大钊、周恩来等,也有的人中途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如周佛海、陈公博等。真金还需火来炼,而这火的锤炼注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前所述,信仰认知是信仰主体对信仰客体的某种了解和认识,表现为某种观念和理论等,这些是认知的结果,人类(信仰主体)对信仰客体的认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原始信仰时期,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在自然规律(如各种自然灾害、疾病等)面前,他们无计可施,手足无措,因而相信有一种力量无形中主宰着他们,于是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神力”的思想,产生了图腾崇拜,期冀它们来保护和帮助自己战胜自然的异己力量,以维持自己的生存,这是他们思考的结果。进入宗教信仰时期,“神”作为一个更为集中、更为抽象、内涵也更为丰富的概念长期占据着人们的思维,基督教信仰中人们对于上帝的崇拜,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人们对于实现理想目标的手段的崇拜,上帝只是他们信仰的一个工具而已,但是,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这些手段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人们往往对于上帝这个手段会产生敬畏感和神圣感。此外,也会产生神秘感。神秘感是宗教信仰的共性,以基督教为例,基督教的神秘性在于上帝并不以其可能做出的全部证据来向世人展示自己,法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就在宗教出晦不明的本身之中、就在我们对宗教所具有的微弱的光明之中、就在我们对认识宗教所具有的漠不关心之中,去认识宗教的真理吧。”[13]这段话讲了基督教是神秘的,上帝并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人们也不要以自己的理解去揣测上帝不愿显示的部分,这是基督教的禁忌,几百年来,凡是基督信徒都不敢去打破这个禁忌,而对于上帝的隐形部分,人们要保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这就是“宗教的真理”。不管是敬畏感、神圣感,还是神秘感,都是信仰客体对于宗教的观念和态度,因而是认识的结果,是静态的。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阶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所创造的最科学、最进步,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最具有价值的哲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除了能够给我们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武器之外,也能给我们认识世界提供思维方面的指导,也就是哲学思考。恩格斯说过:“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14]这句话非常正确:正像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学会踢球一样,人们只有在学习前人哲学思想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但是就其形成的理论思想来说是固化的,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已经写进了党章,理论的内容已经相对固定,所以是相对静态的。      情感体验是信仰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信仰当中都必然存在着对信仰客体的情感体验,既然是一种体验,那肯定是动态的过程。宗教信仰的情感体验主要体现在抚慰上,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相信宗教是因为宗教能使自己摆脱苦海,给人心灵以抚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体验主要体现在鼓励上,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中时,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鼓励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才会重拾信心、迎难而上、不怕牺牲,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而鼓励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此外,荆学民教授把“情感状态分为情欲、情致、情操三层”,[15]其中信仰情欲就是拒绝死亡,信仰情致就是爱的获取,信仰情操就是超越飘摇,这三种也都是动态的过程。信仰情感是人类在信仰活动过程中对各种外界对于信仰活动的冲击而积淀成的一种心理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人针对不同的冲击,保持或者是改变信仰主体的信仰。信仰情感深深埋藏在人的内心,并会通过信仰主体的信仰行为表现出来。信仰情感需要的满足及满足的程度与方式,会对信仰的生存状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见信仰情感本身并不会发生影响,它需要一个媒介,这个媒介就是体验,它需要信仰主体去体验情感从而产生情感体验。如果没有体验这个动态的过程,信仰情感会静静地藏在信仰主体的内心里,所以会是相对静态的。      行为追求真正强调的是实践,是信仰主体在信仰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有形的活动,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革命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鼓励上,而且更表现在实际的行动上,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看我的实际行动吧!”[3]92这种行动有别于宗教的为了达到和加深人们内心的情感体验,而是为了改造现实世界,行为追求就是改造世界的行为本身。马克思主义信仰之所以被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接受,是因为它能指引前进的道路,照亮前进的方向,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意志是人类在决定并实现一定目标时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有强弱之分、久暂之别。”[16]也是“完成一项一定任务尤其是那些艰难而又持久的目的性任务时的动力源泉,是人类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最终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17]不管是一种心理状态,还是动力源泉,还是心理能力,笔者认为都应该是相对静态的,它们都需要信仰主体通过行为追求去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2] 周恩来.五四前后周恩来同志诗文选[M].天津:天津出版社,1979∶356-357.
  [3] 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 乌那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M].上海:上海文学杂志社版,2007∶98.
  [5] 梁启超.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374.
  [6] 北京大学哲学系.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416.
  [7] 冯天策.信仰简论[N].光明日报,2005-07-12(8).
  [8] 孙云.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J].哲学研究,1982,(9).
  [9] 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0] 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6.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1.
  [12] 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6-647.
  [13] 帕斯卡尔.思想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54.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15] 荆学民.人类信仰论[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97.
  [16] 冯天策.信仰的本质与价值[J].哲学研究,2006,(8).
  [17] 冯天策.信仰的主客观形态[J].东岳论丛,2003,(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