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日大学生体育社团比较研究(5)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4 12:3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孔新亮等
分享到:

 


  因此得到权重向量A=(A1,A2,A3,A4).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可以得到结果,根据以上15条指标体系,结合相应的市场观察和数据信息。按百分制评定如下分值:

  中国:(78.867974.562667.234062.458675.011974.717075.858872.559275.457976.312179.809582.857160.904867.007377.3206)

  日本:(70.438067.226374.014653.211772.189871.970848.613178.613175.457964.381680.369078.677065.058467.007372.5292)

  (三)模糊合成的运算结果

  将以上所得矩阵A和矩阵R代入评价的模糊合成运算方程,可得:

  中国大学体育社团运行效果综合评价得分为75.4332,日本大学体育社团运行效果综合评价得分71.5837。

  三、评价结果与建议

  (一)评价结果

  从整体上来看:中日大学体育社团运行效果综合得分都是介于良中之间,并接近于良,都有有待提高的空间。

  从国家来看:中国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更有意义(82.8571),日本的大学生在体育、文化社团中,团员之间合作性更高(80.3690),中国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吸引力有待加强(60.904),日本的大学生的体育社团活动参与度需加强(48.6131)。

  从各个指标上来看:中国的大学生体育文化社团活动比日本正规(78.867,70.438);中国的大学生体育团体活动要比日本频繁(74.5626:67.2263);中国的大学生体育团体活动团员要比日本活跃(62.4586:53.2117);中国的大学生体育社团中的团员学习态度要比日本团员认真(75.0119:72.1898);中国的大学生体育社团中的团员对相关团体活动理论了解的比日本的团员了解多(74.7170:71.9708);中国的大学生的体育社团中团员归属感比日本的团员强(76.3121:64.3816);中国的大学生的体育社团中团员较日本团员而言,相互帮助性更强(77.3206:72.5292)。而另一方面,日本的大学生的体育活动较中国的活动更专业(74.0146:67.2340);日本的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关注度比中国更高(78.6131:77.5592);日本大学的体育社团吸引力比中国更高(60.9048:65.0584)。

  (二)中国大学社团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对中国大学生体育类社团建设给出以下建议:

  1.专业人士指导专业社团,有助于社团良性发展

  当前中国高校体育社团普遍表现出工作人员、特别是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不足的现象,特别在综合性院校,社团的组织者对于体育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这是体育社团能力不强的主要表现。物力是指体育社团的办公条件及活动场地,在很多条件下它制约着体育社团的服务能力[3]。在目前高校体育社团经营的比较好的主要是武术社团,武术社团之所以能够在经营、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主要和武术的活动场地不像其他体育协会那么受限制。但是其它社团,如羽毛球、网球、足球等在高校体育施设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地开展活动。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其专业性、稳定性及协调管理能力的优势,可以弥补以上不足,为体育社团的良性发展起到支持作用。

  2.体育场馆归学校体育部门管理的模式有利于大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

  高校体育部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部门,旨在弘扬高校体育精神,提升广大同学对体育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建立高校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为高校在校学生体育锻炼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有效地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地发展有特色的体育锻炼模式,为同学们创造活动空间,丰富了同学的课余生活。体育社团在使用场地开展活动方面需要体育部的大力支持,体育社团的外联部的一个重要外联对象就是校体育部,这也是体育社团能否组织好各项活动的重要保证。

  体育社团对于培养大学生体育技能与健康价值观,注重学生体育健身习惯行为的养成有直接影响。体育社团的管理、指导、扶持和监督及制度建设上应归校体育部,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及教师对协会指导的稳定性长期性必将对体育社团的能力组织建设起到积极地作用,学生社团联合会应对其定期进行评估及财务管理[4]。

  3.高校校级各项运动队代表队和社团的充分结合,形成以队促会,以会促队的良好局面

  高校运动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检验高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科学有效的管理是高校运动队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高校运动队的队员本身大多都是体育社团的成员,因为本身技能水平高,在体育社团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体育社团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果运动队和体育社团能够很好的结合,必将出现“以会促队,以队兴会”的良好局面。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日普通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比较研究”,课题编号:2012R019。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团的管理能力与能力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90-102.

  [2]卢元镇.世纪之交体育运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0.20(3):1-6.

  [3]王思斌.社团的管理能力与能力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87-89.

  [4]张彦.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成长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5-14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