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唐代田园诗与唐代文人的淑世精神(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02 09:2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周秀荣
分享到:

 

  杜甫是唐代具有强烈淑世精神的典型代表,在他的田园诗中,就有较突出的体现。如其《大雨》诗:"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畅言诗人喜雨之情。因为久旱后的大雨不仅消散了暑热,更重要的是其润物之功,旱苗复醒,百姓收成有望。纵然自己遭受茅屋淋漓之苦,但能换得百姓庄稼的丰收,亦心甘情愿。诗人诚挚无私的淑世情怀可谓溢于言表!

  杜甫还在多首田园诗中反映战乱及重赋给乡村百姓造成的苦难:"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驱竖子摘苍耳》),"时危赋敛数,脱粟为尔挥"(《甘林》);"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宿花石戍》),等等,都凸显了诗人关切百姓、忧虑时局的沉痛心情。因此诗人于同情之中总是希望给当地农民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在《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中,诗人提醒行官张望及时给东屯的稻田补水并盼望能获丰收,这样不仅自己的口粮有了保障,还能救济乡里众多的穷人:"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当秋天稻子成熟以后,杜甫又叮嘱婢仆,把收获的稻米分出一些给穷苦的邻里,不要都运回来,"清朝遣婢仆,寄语逾崇冈。西成聚必散,不独陵我仓。岂要仁里誉?感此乱世忙"(《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其拳拳的仁者之心,淑世之情令人动容。

  二

  相较于初盛唐,中晚唐文人的淑世精神进一步高扬。这一方面固然与中晚唐社会环境恶化,政治弊端丛生的现实有紧密关联,更是由于儒家道统的复苏与回归,使得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反映到田园诗创作上,表现为诗人对田家疾苦的关注度迅速提升,表现"田家苦"主题的作品大量涌现,并且在反映田家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上也大大超过初盛唐。

  其一,中晚唐田园诗对农家种种稼穑之艰辛有较充分的反映。如张籍《江村行》:"南塘水深芦笋齐,下田种稻不作畦。耕场磷磷在水底,短衣半染芦中泥。水淹手足尽有疮,山虻绕身飞飏飏。"崔道融《田上》"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反映的是农夫耕作之苦;来鹄《蚕妇》:"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孟郊《织妇辞》:"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反映的是农妇采桑、纺织之苦;张籍《樵客吟》"上山采樵选枯树,深处樵多出辛苦。……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反映的是樵夫采樵之苦;而袁高《茶山诗》"氓辍耕农耒,采采实苦辛。……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反映的是茶农采茶之苦。这些作品与盛唐王、孟诸诗人那些或侧重表现个人的隐逸情趣和田居之乐,或侧重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迷人,田家生活的富庶祥和一类的田园诗大不相同,即去掉了理想化的浪漫情调,将田家真实的生活境况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淑世情怀。

  其二,中晚唐田园诗对各种自然灾害(包括水灾、旱灾及虫灾等)给广大农民造成的苦难均有所反映。如白居易《夏旱》:"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金石欲销铄,况兹禾与黍。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张祜《忧旱吟》:"炎熇肆蒸溽,南薰日飘飏。田畴苦焦烈,龟坼无润壤。嘉禾穟为实,灌注期穰穰。……老农力耕耨,扪心热衷肠。……彼苍岂降割,以重吾民殃"等反映的是旱灾。许浑的《汉水伤稼》:"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廒空。"反映的是水灾。戴叔伦《屯田词》"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反映的则是蝗灾。种种自然灾害给靠天吃饭的广大农民所带来的深重灾乱被一一展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农夫的关切与同情。

  其三,对战争及社会动乱给乡村百姓造成的灾乱与痛苦有较深刻的反映。大历年间的诗人对"安史之乱"带给乡村的巨大破坏就多有反映:如顾况《江村乱后》:"江村日暮寻遗老,江水东流横浩浩。竹里闲窗不见人,门前旧路生青草。"李嘉佑《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李端《代村中老人答》:"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这些诗篇都真实描写了乡村在历经长期的战火以后,人烟稀少、破败萧条的景象,战争给乡村百姓造成的灾乱与痛苦令人触目惊心!晚唐后期,唐代再次陷入动荡之中,因而晚唐田园诗中,动乱的阴影就更浓了。如韩偓的《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杜荀鹤的《乱后逢村叟》"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山前独依门。"在诗人的沉痛描述中,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忧念苍生的淑世情怀。

  其四,中晚唐田园诗对于苛重的赋税以及官府的巧取豪夺给乡村百姓造成的灾乱和痛苦作了最为充分而深入的揭露,诗人同情百姓、针砭时弊的淑世精神也表现得最为鲜明。这是因为苛税重赋是中晚唐最令人诟病的弊政之一。中唐以来,官府赋税名目繁多,除正常的户税、地税外,"通津达道税之,莳蔬艺果税之,死亡者税之"[6]。而繁重的赋税正是导致民生苦难最深层和最直接的原因。相关史书对这一社会问题多有记述,诸如:"征师日滋,赋敛日重,内自京邑,外洎边陲,行者有锋刃之忧,居者有诛求之困"[7]7364。"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肉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7]78807881。因此抨击苛税自然成为富有淑世精神的中晚唐士人诗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据笔者初步统计,中晚唐田园诗中,直接揭露因赋税苛重而导致农民苦难的田园诗多达60余首。中唐乐府诗人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等均有多首反映赋税问题的诗作,如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描写一个山家老农在苛捐杂税的重压之下,终年劳动而不得食,最后只能依靠拾橡实填饱肚皮的悲惨生活。作者进而通过对比,说明老农的生活还不如商贾喂养的一条犬,可谓悲凉之极,令人感愤不已!白居易对中唐苛税的揭露与抨击最为突出,诸如《观刈麦》、《纳粟》、《重赋》、《杜陵叟》、《别州民》《埇桥旧业》等诗作,均对中唐重赋作了不遗余力的抨击。晚唐反对苛税的呼声也是不绝如缕:"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聂夷中《咏田家》)。"一春膏血尽,岂止应王赋。如何酷吏酷,尽为搜将去"(贯休《偶作五首》其一)。"春风吹蓑衣,暮雨滴箬笠。夫妇耕共劳,儿孙饥对泣。田园高且瘦,赋税重复急。官仓鼠雀群,共待新租入"(齐己《田叟》)。又如杜荀鹤的《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一位因丈夫战死,生计无着的孤苦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躲进深山以野菜充饥。然而即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晚唐赋税的残酷着实令人发指!透过这些揭露苛税弊政的田园诗作,包含了诗人对官府残酷掠夺的强烈愤慨和对饱受剥削的广大农夫的深切同情,诗人的淑世情怀也尽显无遗。

  三

  唐代文人在面对苦难的农家时,常常会因为自身的生活处境比对方优越而心怀愧疚,并为自己不能造福于他们而感到自责,表现出一种较为典型的自省意识。自省意识源自于儒家对个人品格修养的重视,曾参曰:"吾日三省其身"(《论语·学而》)[8]2。而品格修养对于为政者甚为重要,为政者要治理好国家,首先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所以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篇》)[8]120故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唐代文人的自省意识还与儒家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忧念苍生的仁爱之心结合在一起,成为唐代文人淑世精神的又一表达方式。

  较早在田园诗里表现出自省意识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和杜甫。李白在其诗作《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中,叙述自己受到一位老农妇的热情款待:"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诗人感动之余,更为自己无法报答对方而惭愧不已:"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曾回到鄜州羌村探望妻小,并写下了组诗《羌村三首》,其三云:"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诗歌叙述自己乱中还家,邻里携酒赶来慰问的动人情景。乡邻父老的关怀慰问令诗人感动万分,遂即兴作诗,以歌作答:"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面对淳朴诚实的父老乡亲,诗人深感时局危难,百姓生活艰困,可自己却未能为国家、为乡亲造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激,而且感到惭愧。金圣叹在《杜诗解》里对诗中父老与诗人的对话有这样的评论:"父老一问,直得无言可对,何也?先生远行,专为普天父老……羞杀也,愤杀也,先生妙笔,全在无字处如此。……句句曲解酒薄缘故,句句热剥先生面皮,真是异样奇笔。我贻汝以艰难,汝报我以真情,真正愧杀也。"[9]对诗中所蕴蓄的旷世忧民的广阔胸怀作了生动的阐释。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