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
在《庄子》中,"道"就是一种可知、可学、可得、可用来把握并超越世界的方法,否则就不会有伏戏氏、维斗、日月、堪坏、冯夷、肩吾、黄帝、颛顼、禺疆、西王母、彭祖、傅说等得道者,南伯子葵亦不会对女■发"道可得学邪"之问。因此,虽然庄子和老子一样对"道"作了如上引述中极具神秘色彩的渲染,但"道"或许在人类文明尚未开掘前本来就只是混沌虚无,它并非是一个供人们发现认识的客观存在对象,而是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在这个由人开拓行走的过程中愈渐清晰明朗。庄子之"道"的尽头不是发现认识一种客观真理,而是维持言行系统能够继续顺利进行,即我们的目的不是认识,而是存在方式。由此,对世界的把握就从"道"走向了人的言行之中,表现自由之"道"的人的"言"、"行"能否把握住"道"并进而把握住对象世界便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一、道不可言
在这个问题上,庄子却独辟蹊径,他认为语言既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对象世界的"真",又不能准确说明把握世界方法的"道":"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庄子·齐物论》)"所言者"即言所要把握的"物",它本身是变动不居的:"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庄子·秋水》),它是人类语言知识之外的客观所在,而"言"表现为概念却像是固定、僵死的"蛇蜕",也像鸟鸣一样没有意义:"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庄子·齐物论》)所谓"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庄子·齐物论》)。当人们用语言来对"物"或"道"作"彼"、"此"、"是"、"非"的界定,有了偏见,"道"亦不复完整,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道不可言"与"道就是言"的悖论:
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齐物论》)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庄子·齐物论》)
大道不称,大言不辩。(《庄子·齐物论》)
道是"周、遍、咸"的存在而不可分割区别,只有持局部偏见("小成")的人,才看不见"大道"而谈论真伪;而"言"是对整体的区分规定,多变而不具有稳定性,只有喜好争辩("荣华")的人,才不理解"大辩"而陷入是非。而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庄子怀疑的对象是"言"而不是"道",他并没有怀疑"道"的可知性,他只用"知者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齐物论》)表明自己"不谴是非"的态度。
借此,庄子发现"道不可言"作为一种哲学现象及其悖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一种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人生的经验过程是一系列无秩序的具体显示,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大背景中的不定片段,人生活在语言之中,却永远无法从根本上用语言把握完整的世界,人与对象世界之间找不到稳定的外在联系,甚至自我的存在也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是无意义、无所谓的。因此,庄子通过"物我两忘"的梦境避免知识的蒙蔽与语言的限制,在人与物的转化中趋于自由之"道"境,让天地万物与人的生命直接相通。
二、物我两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梦是一种由忘记现实而创造出的自由境界,庄周入梦靠的是忘我。换言之,庄周梦到的不只是蝴蝶,他梦想的是摆脱形役之后,用翩翩翅膀托举起的自由飞翔的灵魂: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梦里的蝶我合一、时空超越与觉后的蝶我二分、时空限制形成了有趣的对照。这似乎暗示着我们在时空无限的梦中实现对象化的自由而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泥沼,其达到的自由与美的境界摆脱了人的言行的限制,因而是完整的、永恒的。而这一切超越的成功都要归功于"物化",庄子的"物化"属于"内不化"而"外化",即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既要奠定一种虚静的人格体验的深度,又要保持一种超然的物我两忘的广度。深沉的静观伴随着造化的审美,这种主体与客体、现实与理想之间既超脱又■入的关系即是自由。
那么,庄子是靠什么作为通往"物化"这一境界的媒介呢?毫无疑问,蝴蝶既是"外化"的物质承担者,也是庄子在梦中的形象代言者。正是蝴蝶身上所散发的幽美神秘的形象气质使它成为人们通过转化到达理想彼岸的灵魂使者:就生物学来说,无论是它迷人的外表、翩然的飞姿,还是由丑到美、由爬行到飞行、由下级到上级、由低级到高级、由陈旧到新生、由不发达到发达等等一系列的转化,它似乎都包揽了一切生命、一切蜕变、一切美好、一切超越,这似乎暗示着我们,要想重获新生首先要进行的是旧的自我及自我观念的抛弃,蜕去陈皮才有空间张开自由与美的翅膀。所以化蝶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生命向自由进化的过程。因此自由贵在难得且短暂易逝,而蝴蝶本身也是一种脆弱易伤的短命生物,它的确更适合生活在梦中而不是凡尘。为了将自由进行到底,庄子又大胆设想:时至今日,或许我们并未醒来。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庄子·齐物论》)
人生如梦,醉醒后哭泣的自我未必是真实的,哭醒后狩猎的自我也未必是清醒的,而所谓"梦之中又占梦焉"这种重叠的梦境。一方面,它喻示着人生存在的背景构架混乱无序、不坚不稳,一则我们尚且不能分清生活与迷梦的界限,又何知生不是死,死不是生呢?又怎知害怕死亡只是迷途不知返呢?二则个人的存在就是悬浮在偶然性的虚空之中,因而自我存在的确定性也变得可疑:如由健转病的子舆,亦蝶亦人的庄子等等。另一方面,庄子用人生如梦的比喻,通过齐梦觉论述等生死,即用梦与觉的可重复性、可转换性与无限性消解了生与死的唯一性、不可转换性与有限性,从而消解死的负面意义,突出死的正面价值。一个人若能看穿寿命的无谓,他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死亡的自由。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