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张爱玲小说中的压抑小空间(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13 09:2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卢虹贝
分享到:

 

  另外,旧式那种带床帐的大床,还作为一个类似牢笼的封闭空间,存在于张爱玲的小说中。例如《雷峰塔》中,女主人公琵琶看着婴儿床里的弟弟,觉得他像"一只憔悴衰弱的笼中兽"。又如《怨女》中,银娣丈夫的一生,都被禁锢于床的牢笼。张爱玲用大段的篇幅详细描写了这张床,并借小说人物之口指出:"他可不是不下床,这是他的雕花囚笼,他的世界。"银娣的丈夫天生残疾,只能活在这个雕花的囚笼中。作为旧式大家族的姚家,本就是一座囚笼,这个封闭的床中世界更是笼中之笼。这令银娣非常厌恶。她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并不情愿和丈夫一起过古墓似的生活,"像在闹市隐居一样"。她仇视丈夫。而她所爱的姚三爷,与她的丈夫恰恰相反,是个整天在外面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不愿回家。银娣内心深处,或许有着对这种"自由"的羡慕。她一辈子没有享受过这样的自由。当她终于分了家,有了下一代,却又变本加厉地禁锢儿子,宁愿让他抽鸦片,也不愿他离开屋子。而她也被自己囚在笼中,很少外出,也少与亲戚往来。

  当她病了,虚弱地躺在床上,我们再次看到了这个床的囚笼:"银娣这一向生病,刚起来,坐在床上,人整个小了一圈,穿着一套旧黑哔叽袄裤,床上挂着灰色的白夏布帐子。那张四柱铁床独据一方靠墙摆在正中,显得奇小。"床在家居空间中"显得奇小",而她的人在床上又显得"整个小了一圈",两层牢笼的压迫感非常明显。《金锁记》是《怨女》的前身,但人物、情节有所不同。《金锁记》中的媳妇芝寿因受婆婆虐待,痛苦地躺在床上。张爱玲以芝寿的视角,详细描写了她所见的空间,铺陈新房中的华丽陈设,却只让人感到冷森森的恐怖,也暗示了芝寿的悲惨命运。床上自动放下的帐子,使她战栗。从此,"不分昼夜她不让他们给她放下帐子来"。宛如命运的无情嘲弄,她最终也是死在床上。在饱受婆婆虐待的芝寿的眼中,这个家庭就像一个牢笼,而床是她最后的逃避之地。但当床帐放下,封闭的床成了第二重笼子,她死在其中。

  张爱玲笔下,旧式大床是封闭的、缺乏生命力的狭小空间。《倾城之恋》中,女主人公白流苏的母亲的出场,也是在这样的床内:"里屋没点灯,影影绰绰的只看见珠罗纱帐子里,她母亲躺在红木大床上,缓缓挥动白团扇。"白流苏的母亲,绝非慈母,势利得令人心凉。这个母亲的身上,集中了白家腐朽没落的空气。封闭的大床作为她的所在,隐含着牢笼的意味。

  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雷峰塔》中。沈家中辈分最高的老太太,总是以牢笼似的大床为背景出现,气氛阴沉:"琵琶每回见老太太总见她坐在床沿上,床帘向两旁分开,就跟她的中分的黑锦缎头带一样。她在雕花黄檀木神龛里伛偻着身体,面皮沉甸甸的,眼睛也沉甸甸的,说话的声音拖得长长的。"{3}张爱玲把这张大床比作"雕花黄檀木神龛",指其古老陈腐,毫无生气。

  三、镜子

  已有研究者注意到,张爱玲小说中常出现"镜子"。{4}论者多把其原因与自恋、自审、自我迷失、时间转换等因素联系起来,而忽略了镜子的空间意义。

  镜子的一个显著作用,是增大心理空间,就像张爱玲在散文中所言:"墙上挂着一面大镜子,使这房间看上去更大一点。"感到空间逼仄的人,会借助镜子来寻求空间扩大的错觉。

  张爱玲笔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子之一,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一夜:"流苏觉得她溜溜转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抵着冰冷的镜子。他的嘴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嘴。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白流苏觉得他们仿佛跌入了镜中世界,潜意识中是对自己所在世界的逃避。她心中明白,自己的这种行为不容于社会道德。她是孤注一掷,赌自己能不能让范柳原娶她。如果不能,她就将落入极坏的境地。

  张爱玲还不止一次把镜子比喻为月洞门,而"门"是一个从封闭空间通向外界的出口。例如《多少恨》中,夏宗豫初次来到虞家茵住所时所见的景象:"几件杂凑的木器之外还有个小藤书架,另有一面大圆镜子,从一个旧梳妆台拆下来的,挂在墙上。镜子前面倒有个月白冰纹瓶里插着一大枝腊梅,早已成为枯枝了,老还放在那里,大约是取它一点姿势,映在镜子里,如同从一个月洞门里横生出来。"之后,夏宗豫与虞家茵诀别时,也是被这面镜子映着,映出她荒凉的心境:"她不能够多留他一会儿在这月洞门里。那镜子不久就要如月亮里一般的荒凉了。"《小团圆》中,盛九莉与邵之雍缠绵时,也看见了月洞门一样的镜子:"壁上一面大圆镜子像个月洞门。夕阳在镜子上照出两小条五彩的虹影。他们静静望着它,几乎有点恐惧。"这个通向未知空间的门,令他们产生隐约的恐惧感,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

  张爱玲不但把镜子喻为月洞门,还由月洞门引发关于镜子的联想。例如《怨女》中,银娣在庙里与姚三爷遇见:"她从月洞门里看见三爷来了,忽然这条■字栏杆的走廊像是两面镜子对照着,重门叠户没有尽头。"在此,镜子的意象直指空间的无穷无尽,暗含着自由的意味。这正是银娣恋爱心理的反映。她并不满足于在旧式大家族内类似于笼中鸟的生活,而渴望挣脱束缚,与姚三爷恋爱。但理智上,她知道这是不现实的。一切就如镜中扩大的空间,只是幻觉罢了。镜中空间再大,也是枉然。再对比灰暗的现实,反而让人产生压抑、窒闷之感。例如《易经》中,琵琶看着母亲对镜梳妆:"看着母亲倒身向前,压在洗脸台上,向镜子里深深注视着,有那么一会儿琵琶觉得窒闷,中国的日常生活渐渐收拢了来,愈是想挣脱愈收得紧。第一次,她略微懂得为什么母亲总是说困在自己的国家里。"琵琶的母亲因从小定亲,只能嫁给不爱的人。生了一子一女之后,她为求自由,出国留学,后来几经周折终于离婚。但社会舆论并不理解她。她是早期的新女性,见过外面的世界,但回国后,依然只能活在灰暗的牢笼之中。

  另外,张爱玲的小说中,有着镜面反射作用的玻璃窗,常常起着替代镜子的作用,并营造一种空间错置的幻觉。例如《金锁记》中曹七巧目送自己爱着的姜季泽离去时,看着玻璃窗映出的空间,生出了"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的迷惑之感,只觉一切似真似幻,宛如看到幽灵的世界。又比如《创世纪》中,全少奶奶夜里在家中看到的景象:"玻璃窗上映出油灯的一撮小黄火,远远地另有一点光,她还当是外面哪家独独有电灯,然而仔细一看,还是这小火苗的复影。除了这厨房就是厨房,更没有别的世界。"她错以为厨房之外还有别的世界,是潜意识里的逃避。她对这个家庭并无归属感,内心深处向往着家庭之外更明亮的空间。

  综上所述,张爱玲小说中频繁出现的镜子,也有扩展家居空间的意义,有时反映了人物渴望拥有更大空间的潜意识。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