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想湖山边,不似西厢下”(2)
张生随喜来到普救寺,走着看着,竟然"与那五百年前疾憎的冤家,正打个照面儿",从此之后,便是"五魂俏无主"、"胆狂心醉"、无法自拔了。后来为了莺莺,张生便借故搬进了普救寺,还在夜里到"莺庭侧近""微吟步月,陶写深情"。张生没有想到的是,莺莺小姐居然出得门来,"依君瑞韵,亦口占一绝"。这一答和,让张生心意如狂,大踏步便要走到莺莺跟前。莺莺吓得害羞不已,只听红娘高声一喝:"怎敢戏弄人家宅眷!"一场好事就这样被搅和了。这一场月下酬和,让张生的相思越发地严重了。但莺莺究竟是怎样一种心态,作者一直没有向我们点明。作者明写莺莺动了心,是在张生帮助崔氏一家解围后,老夫人精心设置的"称兄宴"上。因为老夫人让莺莺称自己为"哥哥",张生心中很是不快,于是便和老夫人直言了自己的心意。而莺莺呢,"见生敷扬己志,窃慕于己,心虽匪石,不无一动"。而到后面听琴一节,莺莺的心意就更加明了了。偷偷地跑出去,靠近张生的书房,"侧着耳朵儿窗外听",就已是明证。再加之"窗下立了多时",听着听着竟然"不觉泣下","阁不定粉泪涟涟,吞声窨气埋怨",一腔心事,恐怕都被那盈盈粉泪透露了出来。君瑞莺莺,从此便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了。如此也就是说,当张生递简,莺莺闹简、回简,再到赖简之时,崔张二人已经很有些感情基础了。那么,如果还像解读《莺莺传》中的"赖简"那样来看待此时莺莺的赖简,可能就显得不是那么合适了。而且,实际上,董解元在这里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在《董西厢》中,其实更能看出莺莺是真的约张生来"幽会"的,而非后文所说的"是用托谕短章,愿自陈启"。因为莺莺让红娘递简时就说"我不欲面折"--不想当面数落他,因此写简帖让红娘拿去,还说"持此报兄,庶知我意"。既然如此,到后面赖简时,莺莺又说出了《莺莺传》中那段冠冕堂皇的话,什么要当面向张生陈说利害才将他叫来,岂不就与"不欲面折"的说法相矛盾了吗?矛盾自是矛盾,但这绝不是作者在此处有所疏忽。请仔细想想这前后的矛盾,它不是恰恰证明了莺莺原本就是要约会张生,只是临时情况有变,才变了卦的吗?然而此时所谓的"情况有变",到底是有了怎样的变化呢?依然费解。
张生被莺莺责骂后,而归,尽管"勉强弃衣而卧",却也是"愁人睡不稳"。后来只听得有人唤门,打开一看,竟然是莺莺,张生喜不自胜。他问莺莺:"适何遽拒我?"莺莺答曰:"以杜谢侍婢之疑。"此后二人便"喜相逢,笑相拥",高兴地"效凤鸾"。然而"的听一声萧寺击疏钟","撒然惊觉,衾枕俱空","玉人又不见方知是梦"。--这一梦,貌似和后面草桥店梦莺莺有些重复,但我想作者安插这一梦在这里,也是有心。应该注意到,这一梦其实解释了莺莺刚才的"变卦"。在这里,通过张生的梦境,张生的想象,由莺莺自己告诉了我们,她之所以临时变了卦,是因为红娘的缘故。有些学者可能由此受到启发,认为莺莺约会张生,原是想瞒过红娘的,所以才在让红娘递简时不着好言语,以隐瞒自己的心思。后来张生至矣,竟然让红娘来通报,无疑让莺莺觉着很是尴尬,有一种事情败露的感觉,不得已,只能恶语赖简。②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有欠妥当。因为,如果说和诗那回张生风魔地"大踏步走至跟前"被红娘斥退,让莺莺觉着红娘有些坐监行守的样子而不信红娘的话,听琴那回,分明是红娘从中引逗的。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红娘报莺曰:"张兄鼓琴,其韵清雅,可听否?"莺曰:"夫人寝未?"红娘曰:"夫人已熟寝矣。"莺潜出户,与红俱行。③
由此足以证明,红娘并不是莺莺的敌人,而莺莺应该也是清楚的。那么,后面又有什么必要因为红娘的缘故而反悔了和张生的约会呢?如果这么说依旧略显勉强,大家还可以想一下,即便张生不叫红娘帮自己通报,而作为莺莺的贴身侍婢,莺莺夜间在闺房内约见一个男人,红娘又怎么可能完全被瞒住不知呢?所以,莺莺要背着红娘约会张生,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也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我想,董解元可能和张生以及我们读者一样,对于莺莺的变卦、赖简也难以做出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然而这简要是不赖,故事便显得乏味许多。于是便在后面添上那么一个梦,权当解释,以弥补刚才讨论过的那个矛盾。
《董西厢》在前面对莺莺和张生的情感做了很多铺垫,尽管其保留的《莺莺传》中"赖简"一段,多少有些破绽,但对于后来莺莺竟然大胆地跑到张生的住处,与其"效凤鸾",人们应该便不会太觉着吃惊了。可以说,《董西厢》解决了《莺莺传》中的一个大矛盾呢。
那么,新产生的这个矛盾又该如何化解呢?再来看看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的处理吧!
王实甫在创作《西厢记》的时候,一定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情节上就又添了些小料。什么样的小料呢?这得从那六次提及的"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说起。先是张生得意自己对"待月西厢下"一诗的领悟,但凭着自己的"领悟"去赴约却又被莺莺数落,不免狼狈,而那几句自夸之语,无疑又成了红娘嘲讽他的口实。反反复复地出现,真是不得不让人考虑作者的用心。因此,有些学者就认为,作者之所以让张生这句自夸的话翻来覆去地出现,是想借此来反衬张生其实并未真正领会莺莺诗中的含义。④我认为确实如此。
先来看看在《西厢记》中,张生是如何解诗的:
(末云)小姐骂我都是假,书中之意,着我今夜花园里来,和他"哩也波哩也"哩!(红云)你读书我听。(末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红云)怎见得他着你来?你解与我听咱。(末云)"待月西厢下",着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着我跳过墙来。⑤
在《莺莺传》中,看到莺莺的那首"待月诗",张生只是"微喻其旨",他可能并不确定那首诗是否真的是莺莺在约他。于是,当他翻过墙去,由半开的"户"进入西厢,叫醒红娘后,是"绐之曰""崔氏之笺召我也"。绐,欺诈、哄骗也。而等到红娘跑过来大喊"至矣",张生"且喜且骇",也可证明之前他其实并不太确定自己是否破解了莺莺诗中的含义。而到了《董西厢》,张生便不是自己"微喻其旨",而是确信"好事成矣",还得意地对着红娘解诗了。在《西厢记》中,作者承袭《董西厢》中的情节,让张生对着红娘解诗,但与《董西厢》不同的是,作者让张生把约会地点解成了"花园里",并且一开始就说"着我今夜花园里来"。黄天骥先生认为,这里是王实甫把崔张会面的地点做了改动,改在了后花园,园里有墙,墙上有角门儿,而"迎风户半开"的"户"就是指花园的这个角门。我倒以为,王实甫在这里并非真的要把崔张会面的地点改在花园,莺莺约会张生,其实还是让张生到她房里的。而在这里,张生却会错了诗意,等不及便匆匆忙忙跑到莺莺烧香的花园。正在烧夜香的莺莺一见到张生,吃惊之余,定然也是非常害怕的。因为这花园尽管是崔氏自家的庭院,外人不能随便入内,但它总也算得上是个公共场所,崔家的人都可自由来去。那么,倘若莺莺在此处约会张生,即便是"秋千院宇夜深沉,花有阴,月有阴",被人瞧见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总不如在可以关起房门的屋子里来得保险。对母亲一直都很顾忌的莺莺,又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一点呢?即便她不在乎"红娘撒沁",也还怕"知母未寝"哪!如此看来,莺莺的突然发怒,决然赖简,似乎就好理解多了!至于张生为什么在看到莺莺的约会诗后,一下子想到的便是"着我今夜花园里来",也不难理解。张生知道莺莺有烧夜香的习惯,而且,正是莺莺夜里在花园烧香的缘故,才使得张生有机会与她和诗,为她鼓琴。所以,一看到莺莺约他夜里过去,十分兴奋,一下子便想到花园,也并不会让人觉着太奇怪。
由此可以看到,王实甫添加的这个细节,使得莺莺的"赖简",相比较《董西厢》而言,显得合理了很多。这不能不说是王实甫的匠心所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