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辟佛老视域下张载本体义理的展开(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2-23 16:1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崔海东
分享到:

 

  (二)破论--闻见之知

  张载进一步认为,佛教心生万法之"心",实际上仅仅是感官之"六根"而已:"释氏妄意天性而不知范围天用,反以六根之微因缘天地。明不能尽,则诬天地日月为幻妄。"六根在佛教本有确指,张载则将之简化为感官系统,从而完成了这样的转换--佛教所谓心生天地,其实只是耳目等感官对现象界的表面处理,事实上佛教对世界的真相不了解,对真正的心体更不了解。

  张载既认定佛教误在于因缘六根,囿于耳目,遂将之命名为"闻见之知"。何为闻见之知?张载云"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又云"人谓己有知,由耳目有受也",即是认为此是人的第一种认知模式,通过耳目等渠道认识到世界的表面现象(但此表面并非是虚幻,此点尤应注意),庸众即执此结果为终极,佛教则执此为虚幻,要皆不得心体之真。

  (三)立论--德性之知

  张载既将佛教之心转为小体之六根,尔后建立起大体之心--德性之知。兹分三层述之。

  其一,人心的由来。张载云:"人病其以耳目见闻累其心而不务尽其心,故思尽其心者,必知心所从来而后能。"既不能以闻见为终极,则当求心之本体。其答云:"有无一,内外合,(庸圣同。)此人心之所自来也。"所谓"有无一"即前述"有无混一之常",指道体;所谓"内外合"即前述"性通乎气之外,命行乎气之内",指性体。此是说,所谓心体,是道体下贯、著形于性体者,每个个体所天然完具,庸圣相同。

  其二,心之能力曰"明"。张载云:"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孟子谓尽心则知性知天以此。"此扩充上达之能力,张载即依以《易》《庸》等儒家传统术语称之为"明",此"明",乃神明之明,天德之知,颇类于佛教言"般若",特指超出一般智慧者,尤其与耳目之知相对举。张载发明此义:一是心有神明。如云"'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知上天之载,当存文王",又如"存文王,则知天载(按:即上天之载)之神"。此处文王之神,即指一个完成意义上的人必须自提心体,上达天境,此之谓神。张载又云"虚明照鉴,神之明也;无远近幽深,利用出入,神之充塞无间也","圣人之神惟天,故能周万物而知",正因为圣人之神上通天境,故其发用如天钧之鉴,可朗照万物,洪纤无遗。二是心合诚明。张载云"天人异用,不足以言诚;天人异知,不足以尽明。所谓诚明者,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也";又云"诚明所知乃天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若诚明相合,天人无间,此是为天德良知,非闻见之绾带。

  其三,心性关系。张载云:"心能尽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检其心,'非道弘人'也。""尽"是扩充、上达义,"检"是监护、照管之义。性体之于人,只能是赋有之、运作之,但是主宰、豁醒、惺觉性体者,却是心体,所以说,"性不知检其心",性体并不能监护、照管此本心。相反,却是本心能超越形体上的气质之碍与闻见之狭,从而扩充、上达,弥纶天地。

  至此,张载更以德性之知反观佛教之知,认为佛教自谓识心,其实只是循象而丧心,流循徘徊于现象之中,反而倒是丧失了心体之伟岸崇高处。能够认知、处理、保存现象的是心,但如果仅仅执此为心之全体大用,则又落于下乘。又云:"徇物丧心,人化物而灭天理者乎!存神过化,忘物累而顺性命者乎!"此是接上而言,佛教自称是不化于物,但因为其不能体天道为用,穷竟于此现象界,故反而恰恰是化于物,而随象浮沉,根本是自灭天理,故丧其心之贞正本体。唯有越此盲眊,存有此心之神,而范围天地之化,知人物世界的现象界之本末由来,方可得到终极的和解,而顺乎本性天命。

  上文已交待张载为辟佛老而构建本体义理之过程。正因其为辟而发,随人起舞,遂造成辟佛老时基本没有深入二氏义理与语境,而是就着儒家在外围说话,同时阐发儒家义理时又多有照顾不周,失却"一贯"之规模,体现在本体上,即是混沌之道体与分解之性体、心体之杂用。若拓开去就宋儒而言,则濂溪之道体、性体(其无心体)皆为混型之实体。二程力避张载之蔽,承其性体、心体,却更以理气双行之道体,故本体反皆为分解型。然此分解型又与先秦义理多有杆格,故朱子又以实体调和之。故在此视野下,张载之本体又实为宋儒"混沌→混沌分解相杂→分解→调和"之重要一环。

  注释

  ①本体是本来体状义,非今人反向格义之本体论。其言道体下贯性体、心体。道体为混沌之创生实体,如《诗》之"於穆不已"(《周颂·维天之命》),《论语》之"四时行,百物生"(《阳货》),《易》之"生生谓易"(《系辞上》)。天降衷于人,以其呈载、著形在人性,故称性体;以其寓控、发动在人心,故称心体。性体、心体亦承道体而为混沌之实体。然同时儒家本体又有分解型,如《诗》言"有物有则"(《大雅·烝民》),《易》言"形上形下"(《系辞上》),程朱言"理气双行",则性体、心体遂亦随之分解为二。此二型历代儒家各取所需以建理立说,其优劣之分判则非本文所重。②③④⑥⑦⑧⑨张载:《正蒙·太和篇》,《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8、8、8、7、8、8、8、7、7、10、7、7、7、7、9、10、9、9、9页。⑤⑩范育:《正蒙序》,《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5页。张载:《正蒙·乾称篇》,《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65、66、63、63、63页。蔡仁厚云:"张载提出'虚'字为准以衡量佛老之空与无,乃地地道道代表中国人之心灵。'虚'字,是中国通常习用之字,比较具体,不像空、无二字之专门化,概念化。虚乃表诠字,不像空、无之纯为遮诠字--'空'由遮缘起法之自性而显,'无'由遮造作有为而显;而'虚'则坦荡悠然而从容,纯是化境之词,故张载即以清通之神说虚。虚则神、虚则妙、虚则灵、虚则化,虚则纯一不杂。"见氏蓍:《宋明理学·北宋篇》,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第95页。张载:《正蒙·参两篇》,《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10页。张载:《语录下》,《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332、329-330页。张载:《正蒙·诚明篇》,《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21、23、24、22、20、20页。张载:《语录中》,《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322、324页。张载:《正蒙·大心》,《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26、26、24、25、25、24页。张载:《正蒙·天道篇》,《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15页。张载:《正蒙·神化篇》,《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16、18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