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黄州时期苏轼的创作与思想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22 09:5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龚程
分享到:

 

  摘要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因乌台诗案被贬的苏轼抵达当时十分荒僻的贬谪地湖北黄州,日子过得比较清苦。面临人生突如其来的低谷,苏轼坦然面对,完成了苏轼向潇洒智慧的东坡居士的转变。黄州时期苏轼在创作上达到了一个巅峰境界,留下了精彩绝伦的"两赋一词"及其他优秀诗文。同时,苏轼获得了精神上的高度自由,他开始参悟人生,思想也真正走向了圆熟。

  关键词苏轼黄州创作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1潇洒智慧的东坡居士

  由于宋太祖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加上王安石、苏辙等部分亲友的多方营救,经历了牢狱之灾的苏轼在乌台诗案中幸免于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到达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初到黄州的苏轼人生地不熟,不仅要为衣食发愁,而且与亲友联系甚少,其实是朋友们不敢与他联络以免惹上麻烦,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苏轼的孤苦寂寞。

  《初到黄州》作于苏轼刚到黄州时,一家人生活的困窘状况可见一斑: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与妻儿寄居僧舍,有时温饱都成问题,苏轼意识到自己"事业荒唐",与一个毫无价值的落魄文人相差无几。

  幸运的是,苏轼在黄州的老朋友马正卿不顾苏轼的戴罪之身,帮忙苏轼寻得一片荒废的旧营地。苏轼与家人辛勤劳作,开辟出一片田地,还修建起了居所--东坡雪堂,苏轼不无兴奋地自封为"东坡居士"。经过一些时日的经营,苏轼一家人的生活局面得以改善,至少不用再为衣食住操心,他们与当地的百姓相处融洽,过着普通农夫的生活。

  虽然后来衣食无忧、扁舟草屐、放迹山水之间的日子无比逍遥,苏轼心中仍不免会生出无限的孤苦惆怅。苏轼给李端叔写过一封信,其中有这么一段:"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罪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寓居定慧院时,所写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同样流露出他难以言传的悲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

  夜深人静的时刻,月光黯淡,"幽人"难以安眠,在月下独自漫步,多少愁苦无人倾听,只好独自品尝。孤鸿惊飞,回首一瞥间,包含了多少外人根本看不透的哀怨,而那受到惊吓无处栖息或者不愿随便找一处地方就寄身的孤鸿,不就是我苏轼惨淡处境和落寞心绪的写照吗?

  在广大百姓心目中,苏轼是一位敢于为民请命、性直坦率、光明磊落的正直官员。当他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杭州、湖州的百姓听说之后自愿做一个月的消灾法会来为他祈福。来到黄州,苏轼虽是一介有名无实的小官,依然怀有广施慈善、泽被苍生的愿景。在写给好朋友李常的信中,苏轼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生死间……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