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时期苏轼的创作与思想(2)
苏轼毕竟是一位有文化良知的文人,他无法舍弃亲民意识,心里始终装着国家与百姓。懂得体爱众生之人,才是真正领悟了大爱真谛的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潇洒的诗意的活着。
贬谪黄州时期,苏轼远离喧嚣,寄情山水自然,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至少不用受官场上的束缚。在黄州,苏轼的作品从之前的浮于世事回归现实,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同时,苏轼的思想也趋于圆熟,他内心坚守儒学,佛老与道教思想在他失意时给了他精神上的极大支持,可以说,黄州时期的苏轼是智慧的儒生,是达观的道人,也是超脱的释者。
2黄州时期苏轼的创作
苏轼在谪居黄州四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创作了诗歌约220首、词66篇、赋3篇、文约169篇,还有书信288封等,诸多名垂千古的篇章如两赋一词: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以及前文提到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均创作于这一时期。
2.1文赤壁下最伟大的抒情诗人
经过不断的自我反省,苏轼的心灵逐渐归于淡泊宁静,他懂得了热爱生活、随遇而安。对于这一时期的作品,苏轼自我感觉非常不错,他在《与陈季常书》中说:"日近亲阙甚多,篇篇皆奇"。
苏轼的文字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中解脱出来,他不再轻浮,不再锋芒毕露,"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过去这种大展身手锐意进取的入世精神已不适合他。如今,他把内心的情深爱真,宽容豁达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希冀融入黄州这片土地,继而呈现于自己那一篇篇精致绝伦的诗文作品中。这些文字全然是他真实灵魂的袒露,是在绝境之地走出坦途的透彻的生命哲学。
元丰五年三月,苏轼到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买田,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唯独他气定神闲,边引吭高歌边徐步向前,来看苏轼在那个春天所作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不以风雨为忧,亦不以风雨为喜,抱着"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超然自适的态度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豪迈飘逸的文字,浪漫洒脱的活法,可以看出苏轼在黄州已经参透人生祸福,即人的一生其实"也无风雨也无晴"。
后《赤壁赋》中,苏轼描述了他与两位友人在月圆之夜游览赤鼻矶的情景。三人"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好不惬意。正在兴头上,爱酒的苏轼觉得既然好朋友来了,又遇此良辰美景,怎么说应该有酒菜招待。朋友说,今天我正好撒网捕到了鱼,不知道有没有酒呢?苏轼立马回家找妻子要酒。妻子把藏起来有些时日以备不时之需的好酒取出,供苏轼与朋友复游赤鼻矶饮酒作乐。苏轼选取日常生活场景入诗文,而且写得那么活灵活现诗意盎然,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艺术创造力。
正所谓"诗家不幸诗歌幸"。处境最艰难的时期,苏轼在创作上孜孜不倦,用文字表达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惧,写就了最达观、最至情的诗文。如此看来,苏轼的确是文赤壁下最伟大的抒情诗人。
2.2文质彬彬,诗意悠长
苏轼的创作经过命运之神的洗礼,文风质朴淡然,文学意境也比以前高远了。
《临江仙·夜归临皋》讲的是苏轼于深秋之夜与数位客人开怀畅饮,酒醉后返回临皋住所的事情。元丰五年九月,即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在江岸欣赏美丽夜景、倚杖听江声时,苏轼产生了类似《庄子》中"汝身非汝有也"的哲理思辨,不禁慨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为自己"心为形役"而深感悲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自己在世间这个宽阔的江湖上如一叶扁舟,漂泊江湖,就是自己最终的归宿。
当苏轼还未自称东坡居士的时候,他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他华丽转身为苏东坡之后,浮名浩利对他来说已经是"鹤骨霜髯心已灰",他把"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看得非常非常淡,渴望将自我放逐在大自然的宽广怀抱中,让精神彻底解脱。
两赋一词是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艺术才情与文学思想在这三篇作品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曹孟德身为一世之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曾经是何等的气壮山河;周公瑾同样了不起,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曾经也是何等的辉煌!可是苏轼看透了,英雄豪杰又如何: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个人的生命在自然万物面前,是那么渺小那么脆弱,而自然却把最美的东西全部呈现在了世人面前。"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千年文赤壁,诗意当长存。来到黄州是苏轼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在黄州,苏轼写出了沉博绝丽的诗文,也让黄州这个地名绽放光彩。苏轼寻回自我的同时更是超脱了自我,他真正地成熟了,成为了一个胸怀坦荡大智大慧的真诗人。
3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
3.1茫然却不至绝望
按照现在的说法,苏轼是高级知识分子,从他的多篇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始终是矛盾的。苏轼的达观纵然能够让他超然物外,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命运的接连打击总会让他产生感伤与彷徨。虽然有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打算,当苏轼面对仕途失意、亲人别离、幼儿去世时,他做不到绝对的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