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现代六节诗所折射的苦难(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0 14:2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桑翠林
分享到:

 

  除了释放语言的质感之外,现代诗人也经常让语言在六节诗中从事各类探险,让语言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颠覆传统语言所竭力维持的秩序。诗人往往利用词性和词义的变化悄然瓦解格律的规定,让语言在表面上遵守规则,暗中却从事“冒险行为”。齐格蒙特·鲍曼说:“矛盾性是语言的变了形的本我,是它恒久的伴侣一确切地说,是它的正常状况。”也就是说,现代六节诗所做的是让语言回归它的“正常状况”,即矛盾性的无序状态。这种回归并不因六节诗的诗律而受限制——当然诗人要有一双能回春的妙手。在六节诗规则的规定下,语言的多维和意义之丰富能够更加凸显。也许,现实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六棱镜”中将被“色散”出平常肉眼看不见的“光谱”,增加了现实如光一般具有波动性的可能。现当代诗人发扬了但丁时期就已经出现的语言的魔术。这种有时遭到诟病的语言变通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折射语言指涉意义的方法。通过同音异义词、合成词、多义词等等变换尾词的方法,通过改变诗行的长度,现代六节诗在开发语言的第二自我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下文将结合现代六节诗作品来展示这种多样性。在语词本身对规则的“阳奉阴违”背后,不只是享受诗艺被赞赏的愉悦,更有对现实规则的抵制和抗争。

  二、轻与重:诗人的天秤

  也许正是因为“在许多人看来,难度大的形式令政治忠诚的刀锋钝暗”,有些现代诗人反而属意六节诗——他们看中的是这种诗律对社会现实主题的掣肘和焕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饥饿时代”,经济大萧条带来的饥饿与贫穷在六节诗里变得更加隐蔽。伊丽莎白·毕少普著名的六节诗《早餐的奇迹》(AMiracleForBreakfast)被诗人自己评论为“是一首具有‘社会意识’的诗,一首关于饥饿的诗”。以克制著称的毕少普从细节人手,用她拿手的注重感官经验的平实语言,让“社会意识”通过六节诗的语言关卡的截流和引导,在语言与意义的较量场中穗选能够点亮人心的种子。六个尾词在第一诗节中出场如下:

  清晨六点钟我们在等待咖啡,

  等待咖啡和施舍给我们的面包心

  它们会被端上来,在某个阳台,

  ——就像从前的国王,或者一个奇迹。

  天仍是黑的。一个长长的涟漪上太阳

  稳稳地落下一只脚,踩着河水。

  “奇迹”(miracle)这个词所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有时令它传递出毕少普本无心传递的信息。安·史蒂文森(AnnStevenson)曾在写给毕少普的信中说《早餐的奇迹》与圣餐(Eucharist)有某种联系,毕少普表示认可,虽然她本意并非如此;有批评家称毕少普“系统化地讥讽有组织地宗教”,对此诗人表示自己无意讥讽:“当我涉及‘奇迹’时(在《圣塔伦》这首诗里),我是在重复别人对我讲过的话,也许对当地的单纯带点调侃一但我希望我不是在讥讽……”这首六节诗中,“奇迹”是六个尾词中唯一一个抽象名词,也是意义最多面的一个词。在饥饿与寒冷中,诗人显然无意调侃“奇迹”,因为穷人们翘首以盼的奇迹迟迟不到,这个词反多了~层现实的阴冷。六个尾词组成一个温暖的画面:咖啡、面包心、阳台、奇迹、太阳、河水。但是每个词所“固定”的诗行中却充斥着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否定。在这个表面的神圣光辉下,“奇迹”在此处更似反讽和呐喊。

  毕少普明确表示不赞成把诗歌和政治混为一谈。虽然她自认为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却“不喜欢‘有社会意识’的写作”。《早餐的奇迹》触碰的无疑是社会问题,但六节诗所要求的技巧筑起一道屏障,让社会不公在诗中与政治绝缘。在六节诗的折射反光中,对社会现实的抨击少了诗人力求回避的“口号诗歌”(sloganeefingpoetry)够的直白粗糙,多了诗歌艺术的光怪陆离。全诗在现在时和过去时之间游转,用回忆和现实的转换作为诗歌节奏,模糊了当下与记忆的边界;过去的苦难与现在的幸福在交织中都改变了属性。前四诗节描写过去的某个早晨人们等待配发的面包心和咖啡的情形。人们在寒冷的清晨企盼奇迹,希望能分到一整条涂满奶油的面包(Ⅱ:5),一小时之后一个富人出现在自己别墅的阳台上眺望河景(Ⅱ:6;Ⅲ:1~2),他的仆人端着面包卷和咖啡。这样的情景几乎令人气愤:“这男人疯了吗?他究竟/想做什么,那样在他的阳台?”(Ⅳ:1~2)此处的“究竟”,诗人用了underthesun,既满足了尾词重复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又有“在太阳下”的意思,一语双关。从第五诗节开始,叙述者“我”开始出现,把全诗拉回“我”的回忆主权辖区内。在这一诗节的最后一行,诗人用两个破折号将回忆中的饥饿渐渐推回过去(“我在那里看着,一只眼更加靠近面包心”),引出节奏感骤然加强的第六诗节:

  还有长廊和大理石筑起的房间,我的面包心

  我的宅邸,为我而铸的一个奇迹,

  岁月、昆虫、小鸟豢养着它,还有河水

  操纵着它的石头。每天,沐浴着太阳,

  早餐时我都坐在我的阳台,

  翘着双脚,一杯接一杯地喝咖啡。

  两组头韵在这一诗节占了重头戏:marble,my,Mansion,made,miracle;by,birds,breakfast,balcony;尤其是第一组头韵,让前两行如急雨嘈嘈,将全诗推向高潮。现在时中的“我”仿佛报复般地喝着咖啡,享受着太阳的温暖。过去的寒冷和饥饿在铿锵之音中被封存,似乎不能再带来伤害。但是,第七诗节打破了这样的圆满。诗人利用六节诗的格律,在第七诗节中再次回到不应该发生的过去:

  我们舔完面包心的碎屑并吞下咖啡。

  河水那一边有一扇窗接住了太阳,

  就像奇迹发生在不该发生的阳台。

  六个尾词再次重聚,宿命般地回到了开场的灰暗。诗人在时问的线轴上往返,让过去比现在更加鲜活,让苦难在语音的碰撞中嘲讽奇迹。六节诗严格的格律虽然无法控制词语的双关和多义,却用每个诗行固定的尾词位置给诗歌上了发条,令其无法逃逸,只能亦步亦趋。诗人让苦难在这种环境中变得强大,用诗歌的格律说出她不想明说的政治背景的钳制能力。

  奥登的《道德之风景》(PaysageMoralis6)也是一首大萧条时期的六节诗。这首诗首发于1933年5月,但它的题目却等了12年才确定。PaysageMoralis6本是艺术评论家帕诺夫斯基(ErwinPanofaky)在1939年生造的一个词,指宗教主题的绘画作品中的风景所蕴含的道德寓意。比如“《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中美德与愉悦的对立,分别由一条在美丽的乡间蜿蜒着的平坦小路和一条崎岖陡峭的通往一块禁石的石头路来表示”。1945年,奥登这首六节诗再版时便使用了这个题目。诗人经过12年的沉淀最终定下来的题目说明,这首六节诗是一幅由文字构建的道德图景。这样的寓意让全诗背负着一种沉重,从一种创世的视角重现了现代人类社会悲伤的源起。诗中的人们身处庄稼成熟却腐烂了的峡谷,试图穿过悲伤的城市,到达梦中理想的岛屿,却最终未果(第六诗节):

  许许多多,心怀疑虑,消逝于群山,

  他们攀上岩石只为了看一眼岛屿;

  许许多多,心怀恐惧,行囊里装了悲伤,

  令他们停滞,当他们到达不幸的城市;

  许许多多,不忧不虑,跳进水并溺于水;

  许许多多,戚戚切切,不愿离开他们的

  峡谷。

  最后,当悲伤成为一种常态(第七诗节时态由前文的过去时转为现在时),诗人选择与之妥协:

  正是这悲伤;它是否会融化?啊,水

  会喷涌,泛滥,浇灌这群山与峡谷,

  我们会重建我们的城市,而不是梦之岛屿。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