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想象的美学效果
内容提要:对欧洲殖民主义的持续关注是托马斯·品钦小说中历史叙事和反殖民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品钦在史料的挖掘、辨析、阐释、借用或移植过程中注入了对殖民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其中反映出的历史意识、美学理念和叙事艺术堪称历史小说写作的范例,也为我们切入品钦的写作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以《V.》中的史料考据为题,探究品钦的历史想象的美学效果:通过植入式叙述,完成视角的转换,重新想象德意志一西南非的殖民历史,实现了“历史性的关怀”。
关键词:《V.》历史想象史料考据德属-西南非
对赫雷罗人历史的持续关注是托马斯·品钦小说中历史叙事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反殖民话语的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这种关注可能源于他对动荡不安和灾难频仍的20世纪历史的深刻体察。从第一部长篇小说《V.》到《万有引力之虹》,品钦跟踪并勾勒赫雷罗文化史演进的脉络。在品钦看来,发生于1904年的赫雷罗战争以及其后赫雷罗人的历史命运不啻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缩影。在《V.》中,关于赫雷罗人的描写主要出现在第9章“蒙多根的故事”中。第9章不仅是全书最精彩的一章,而且是品钦作品中篇幅最长、最为详尽地描写赫雷罗人历史的章节之一。在品钦1961年提交给Lippincott出版公司的《V.》的最初版本中,关于西南非洲一章的标题为“围困聚会”(Siege-Party),是全书(共计30章,685页)中的第20章,总计一万二千字。但品钦对第9章的初稿并不满意。他在1962年3月24日写给编辑考里斯-史密斯(CorliesSmith)的信中说:“第9章蒙多根在西南非洲的历险故事需要彻底修改。”品钦的理由有二。首先,他对土著暴动这一历史事件的叙述视角不太确定。其次,第9章与小说整体情节的关系尚不清楚。品钦“想对本章做一次整体改动,删掉关于慕尼黑倒叙回忆的部分,让V.直接进入小说的情节”。从1961年夏至1962年春,品钦把该章的字数增加到一万九千字,这是品钦在小说出版最后阶段所作的一次大规模修改,扩展了初稿中简略提及的1904-1907年西南非洲种族灭绝事件,添加了细节和人物,强化在第3章开头引人的历史寻根主题。也就是说,品钦此时对全书已经有了一个高屋建瓴的把握。应该说品钦对第9章所做的全面改造得益于这种整体把握,从而取得一种震撼效果。在修改过程中,品钦的指导思想是让第9章更加忠实于史实。品钦在写给史密斯的信中写道:“我原来对人名和地名做了较大的改动,但并不理想。我本该更忠实于历史,以写实的手法来处理。”品钦在修改过程中采取了虚实相间的方法,使情节更复杂、主题更鲜明、意蕴更深远,与全书的衔接也更顺畅,凸显了历史想象的美学效果。修改后的第9章将薇拉·梅罗文(VeraMeroving)与死亡和毁灭主题环环相扣:梅罗文现身于“福帕尔的围困聚会”,使小说重新想象“1904-1907年赫雷罗人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明确动因,呈现为一出振聋发聩的历史悲剧。品钦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历史意识、美学理念和叙事艺术,堪称历史小说写作的范例。
一
由于品钦的作品大多以历史为题材,小说家与史料的关系一直是品钦甚为关切的。早在《笨鸟集》(SlowLearner)中,品钦就曾谈到对“史料”的“文学借用”(literarytheft)问题。品钦认为,“文学借用”包括“从一本正经的剽窃到间接挪用之类的各种手法。但是,即便你认为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原创,所有的作家都‘从原始材料’那里‘借用’(borrow),仍然存在着是否对其所借用或挪用的材料予以适当的承认的问题”。在忠于史料(借用)与文学想象(虚构)之间,品钦主张小说家应当赋予史料以优先地位,避免先入为主,将作者的创作意图强加于史料之上:“如果以某种抽象概念先入为主——例如热动力学的某个概念或某个参考书中的数据,用作家的行话来说,无异于本末倒置。缺乏现实基础的写作充其量是一些雕虫小技。”这一史料优先的美学原则体现在他对《V.》第9章的修改过程之中。总体上看,品钦对史料的处理是谨慎的,保留了史料与小说对史料的处理之间的质的区别。虽然在《V.》中历史再现与文学想象之间的界限常常是模糊的,叙述视角的频繁转换也增加了将“事实”与想象区分开来的难度,叙述者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因梦幻、推论和“富有诗意的自由发挥”而大打折扣,但从品钦对史料细节的谨慎、细微处理中,我们仍可窥见其小说创作中美学原则和历史哲学的契合。从这个意义上说,第9章不啻是所有历史小说的一种隐喻。
品钦对赫雷罗历史的关注主要在《V.》和《万有引力之虹》中。《V.》以相当大的篇幅再现赫雷罗人的历史,探讨历史的性质及其与现实之关系,揭示20世纪人类历史误入歧途的根源。《万有引力之虹》继续跟踪赫雷罗人在20世纪殖民地宗主国的命运,拓展了《V.》的反殖民话语,彰显欧洲早期的殖民经历(赫雷罗大屠杀)与纳粹种族灭绝之间的关联性。品钦指出,西方文明的没落,其表征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对犹太人实施的种族灭绝,均可追溯到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根源上去。在写给托马斯·赫西(ThomasF.Hirsch)的信中,品钦谈及他在《V.》和《万有引力之虹》中对欧洲人在非洲的殖民经历所作的处理。品钦强调指出,历史学家在审视殖民主义历史时,要特别注意“倾听非洲人的声音”(gettingtheAfricansideofit)。因为历史学家不仅受到官方历史以及充满基督教偏见的欧洲学者们的影响,还受制于写作过程本身。品钦承认,把他与历史学家联系在一起的乃是一种强烈阐释历史的愿望。他在写作中常以历史学家的姿态对史料进行挖掘、辨析、阐释、借用或移植。虽然品钦在《V.》中对历史事件的处理是以“较为松散的方式”进行的,但这种处理仍然是以史料为依据的。品钦在信中说:我只是偶然在纽约公共图书馆里发现了邦德施瓦茨人的历史。但从那时至今,我就完全被它吸引住了……发生在1904年的那场大屠杀惨案的阴影一直笼罩在我的心头。不知何故,我对于这份关于西南非洲的史料就是无法弃之不顾。
在随后的五、六年里,品钦潜心研究赫雷罗人和霍屯督人的历史和习俗,并在《万有引力之虹》中继续跟踪迁徙到欧洲殖民地宗主国的第二代赫雷罗人的生活境况和历史遭遇。品钦“把德国人在非洲的恐怖行径视为V.所象征的人性泯灭、道德沦丧和生活空虚的20世纪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暗示20世纪的灾难早已潜藏在欧洲帝国早期的殖民经历之中。
虽然德国人在西南非洲(现今纳米比亚)的殖民经历在史书中少有记载,但品钦认为这段历史对于揭露欧洲殖民主义是不容忽略的。而且,德属西南非的殖民史还具有泛指意义:“发生在西南非洲的事件是有代表性的,因为它象征着西方与非西方之间发生的每一场冲突,这样的冲突现在东南亚地区仍在发生。”在这些冲突中,西方殖民者“把一个注重分析和分类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一个以正义和谐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之上”。品钦指出,面对殖民主义的认知暴力,要做到“倾听非洲人的声音”并非易事,小说家必须重新审视历史,像《V.》的主人公斯坦西尔那样,“用言辞或许也要用行动重新创造20年前的德意志一西南非”。因此,小说家仅仅忠实于史实是不够的,还需重新想象历史。此外,史料本身也有着诸多局限。品钦告诉赫西,“倾听非洲人的声音绝非易事,因为赫雷罗人并不识字(preliterate),从他们那里获取的都是残缺不全的记述片段,而且大多是被欧洲记者和传教士带有西方基督教偏见中介后的文字。”品钦意在挑战历史书写中的压迫性话语的合理性,揭示其潜在的权力逻辑。他说,“赋予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其实只是一瞬之间,只是外在的、可见的一瞬。我们还必须留意那些没有说出的、沉默于我们周围的东西。”小说家责无旁贷的任务就是让被历史淹没的他者的声音重新显现,确立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