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想象的美学效果(3)
蒙多根从最初的漠不关心、天真的怀疑主义到最终幻灭,质疑帝国使命和殖民话语的合理性。除了提供“廉价劳动力”和“海外市场”,殖民地还是欧洲人摆脱文明约束、纵情声色的场所。冯·特罗塔不仅是镇压赫雷罗人起义的刽子手,还代表着欧洲殖民文化的梦想,欧洲人无限怀恋的殖民时代的“美好时光”。我们看到,福帕尔庄园的欧洲人对特罗塔时代的德属西南非殖民地充满了怀旧之情。于是,第9章里出现了这样一幕:蒙多根看到身穿旧列兵服的福帕尔踮起脚,亲吻冯·特罗塔的肖像,毫不隐晦对特罗塔的仰慕之情,因为(福帕尔声称)“他(冯·特罗塔)教导我们不要害怕。很难描述那种突然的解脱:那种安逸,那种享受;当你知道你可以安全地忘却所有你必须学习的关于人生的价值和尊严的死记硬背的功课时”。品钦切入殖民文化心理,指出殖民地不仅是帝国殖民掠夺的场域,还是殖民文化宣泄力比多的空间。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钦佩品钦的敏锐和犀利。
第9章“蒙多根的故事”发生在冯特罗塔对赫雷罗人实施大屠杀18年之后的1922年。德国已于1915年将西南非洲的殖民控制权移交给英国,残留在此地的德国人已经感到邦德尔施瓦茨人(Bondelswartz,霍屯督人的一支)暴乱对欧洲定居者的威胁,预感到“他们在这个偏僻冷落的地方所发现的幸福康乐似乎快要烟消云散了”。不过,他们依然心心念念着德国人在西南非洲的欢乐时光,以及那些将“随着冯·特罗塔一起消失的奢侈享受和富足”。为了戏剧性地呈现殖民主义丑恶行径,品钦在第9章里采取植入式叙述,从殖民者的视角对史料做了处理,通过梦幻、回忆和沉思来呈现殖民者的集体无意识,以主观视角来渗透客观事实,由内及外地反衬德国殖民者的残暴。福帕尔回忆占据了第9章的大部分篇幅,把一系列事件连接在一起,其中最主要的是关于一位名叫萨拉的赫雷罗女子的故事。
在《西南非洲的灰姑娘:前德国西南非洲游记》所记载的目击者自述里,一位名叫莱斯利-巴特莱(LeslieBartlett)的英国女子讲述了被禁闭在围场里的赫雷罗妇女被德国士兵随意强暴的事件。巴特莱写道:“这些年轻女子试图游泳逃出围场,许多人溺水身亡,我曾亲眼见到她们的尸体被冲到河岸上……我记得,其中就有一个骨瘦如柴的年轻女子的尸体,她的乳房被豺狼咬掉了。”在第9章第3节,品钦借用了哈丁格游记中巴特莱的回忆叙事,重写了萨拉的故事。品钦把殖民者的回忆叙述锁定在1904年。当时,德国人残暴地奴役当地居民,赫雷罗妇女不仅成为殖民者寻欢作乐的性奴隶,还是他们的精神保姆。每个德国人可同时拥有数名赫雷罗小妾,此外还有供官员和士兵享用的“共同财产”。蒙多根假借一位不知名的德国骑兵(小说只提供了这位骑兵骑过的马叫火百合),重现了当年的场景,讲述了被德国人强奸而自杀的一位赫雷罗女子萨拉的故事。像其他德国士兵一样,这个骑兵听从特罗塔的忠告,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他找到了一个名叫萨拉的赫雷罗姑娘做小妾,把她锁在自己房里,拒绝与其他德国士兵分享,但其他士兵很快发现了萨拉并强奸了她,萨拉逃跑后溺水而亡。第二天,这个骑兵在海滩上发现了萨拉的尸体。下面一段文字戏剧性地呈现了殖民者怀旧、怅惘、缠绵的情思与殖民话语暴力相互交织的主题,展现了殖民主体与被殖民他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复杂的内心活动也成为殖民文化心理的一个缩影:
然而他能拥有她多久?在白天他把她与床锁在一起,晚上他继续选用那些公用的女人以免引起怀疑。萨拉有可能像个妻子一样为他做饭、打扫和安慰他,而他从未有过妻子。但是在那多雾、让人流汗、贫瘠的海边不存在拥有者和被拥有的东西。面对那样一种强硬的无生命状态,共有共享也许是惟一可行的方法。很快他那鸡奸者邻居发现了她,并被她迷住了。他要求把萨拉给予他;对于这一要求的答复是谎称它来自于共用的妇女群,而那鸡奸者可以按次序等候。但这只能给他们暂时的缓解。那邻居在白天访问他房子的时候,发现她被无助地锁着。于是就用自己的方式占用了他,然后像一个体贴部下的中士一样决定与他的队员分享这一好运。在中午与晚餐时间之间,随着雾的强光在天空中的变化,他们奇怪地分配他们在她身上的性发泄的优先权。可怜的萨拉,仅仅是那恶毒的海岸永远不可能赞成的某种意义上的“他的”萨拉。
……
第二天她的尸体被冲到海滩上。她死在一个他们可能永远无法使它的任何一部分平息下来的大海里……在那儿人类最终被迫沦落了,由于他在疯狂的时刻几乎相信只有德属西南非才有的一种必然性(事实上他知道的更清楚些),由于他同时代的青年——上帝保佑他们——必须去面对的冲突,人被缩减为一条紧张不安的、永远无法胜任但又永远不会解体的大众阵线去面对貌似非政治性的、表面上看来次要的、但将伴随他走向坟墓的敌人:一个没有形状的太阳,一片如月亮的南极一般的海滩,铁丝网里的焦躁不安的小妾,成味的雾,碱化的土地,永不止息地携来沙石填高港口海底的本格拉海流,缺乏生气的岩石,脆弱的肌体,结构上不可靠的荆棘树;一个垂死妇女的无声的抽泣;雾中褐鬣狗的令人惊骇的、无可逃避的吠叫声。
在这段描写中,品钦保留了哈丁格游记中关于这位赫雷罗女子的故事轮廓,但从殖民者的心理层面对史料重新做了艺术处理,将史料植入殖民者的回忆叙述,取得了多重效果:既保留了史料中残酷的事实,赋予原本不知名的受害者以名字,寄予了作者的深切同情,同时,通过对殖民者内心活动入木三分的刻画,无情地撕去了殖民者虚伪的面纱。整段采用有限第三人称叙述,戏剧性地呈现人物内心的道德矛盾。读者既可以进入叙述人的内心,同时又与其保持一定距离,感受殖民主义话语场域对叙事结构所产生的张力。在叙述中,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在文本中浮现出来。繁复的句式、绚丽的辞藻和凝重迂回的文字显现出叙述者复杂的心理和多层意识相互交织的空间:“一颗自在任性的心变得冷漠”,“灵魂的画廊”,烘托人物内心缠绵、怅惘、惋惜之情以及对“那种个人的、任意的流浪汉冒险行为”的往昔岁月的怀恋。萨拉成为叙述人百般无奈甚至堕落颓废的缘由,“她使他的不满集中了起来;或许甚至成为他为什么放弃了一切、走向内地去重新获取一些(他担心)随着冯·特罗塔一起消失的奢侈享受和富足的一个理由”,因为只有在遥远的殖民地,他才可以肆无忌惮地“感受到作出一个他可以无视其后果——哪怕是最糟糕的后果——的选择的快乐”,而这个永远不会发出声音的被殖民他者萨拉则成为帝国书写和殖民主体建构的对象。萨拉不仅是殖民主义身体暴力的受害者,还是帝国主义认知暴力的牺牲品。这段文字所采用的有限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由内及外地呈现了殖民者的复杂心理,“一个垂死妇女的无声的抽泣”演示着一个“令人惊骇的、无可逃避”的主题。在这里,萨拉成了殖民者感伤、惆怅和思恋的对象,他的灵魂也因此得到抚慰乃至升华,而殖民地的旧时光唤起永远的无奈和乡愁:“一个没有形状的太阳,一片如月亮的南极一般的海滩,铁丝网里的焦躁不安的小妾,咸味的雾,碱化的土地,永不止息地携来沙石填高港口海底的本格拉海流,缺乏生气的岩石,脆弱的肌体,结构上不可靠的荆棘树;一个垂死妇女的无声的抽泣;雾中褐鬣狗的令人惊骇的、无可逃避的吠叫声。”在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帝国主义书写怎样延续着殖民暴力对他者的控制;同时,我们也看到品钦以巨大的当代热情跟踪着帝国主义新型控制方式在历史中延续,以冷峻的叙事语言质疑文本如何生产着意义。萨拉的沉默一方面昭示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暴力,另一方面也暗示这种暴力的局限和无法抵达的空间,“可怜的萨拉,仅仅是那恶毒的海岸永远不可能赞成的某种意义上的‘他的’萨拉”。这种植入式叙述(人格的强制错位)使斯坦西尔得以将自己投射到遥远的过去,满足了他探究历史的愿望:透过“大量有着珍珠般光泽的推论、富有诗意的自由发挥和将他带到过去的人格的强制错位”(massofinference,poeticlicense.forcibledislocationofpersonality),进入那个“他除了有权给与富于想象力的焦虑和历史性的关怀之外既无记忆也无权进入”的西南非的历史。正是借助于这种“人格的强制错位”,斯坦西尔才得以完成叙述视角的转换,重新想象了德意志一西南非的殖民历史,实现了“历史性的关怀”。
在对史料的处理中,品钦将历史哲学与小说美学融合得恰到好处。如果把福帕尔的回忆放在第九章框架下,福帕尔的叙述应该包含四个时间维度:(品钦)的写作时间、蒙多根的讲述时间、福帕尔的回忆时间以及福帕尔回忆中的过去时间。其中,各叙述时间相互重叠,导致叙述本身的分裂、叙述的多层化和叙述的模糊性。福帕尔的回忆开始于他与蒙多根之间的对话,逐渐过渡为“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两种叙述视角相互渗透:一方面,叙述声音侵入了福帕尔的故事;另一方面,福帕尔也侵入了叙述者,因此读者读到的故事其实是经过四层中介之后的结果:品钦饰演(impersonating)斯坦西尔,斯坦西尔饰演蒙多根,蒙多根饰演福帕尔,福帕尔又饰演了年轻时代的自己。品钦假借福帕尔的回忆,进入殖民者的潜意识,揭示德国殖民者的殖民地情结。
第9章“蒙多根的故事”在《V.》中的位置是独特的。作为一个康拉德式的寓言,品钦并非要提供一个关于西南非洲历史的权威版本,而是要把读者带进斯坦西尔探寻V.的精神苦旅之中,从而强化历史寻根主题。虽然蒙多根在第9章讲述的历史事件源自福帕尔和戈尔多芬对赫雷罗战争的回忆片段,但整个叙述渗透着凝重深邃的历史意识和重新阐释历史的愿望,与小说的追寻主题相呼应,成为小说反殖民话语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这种反殖民话语源于作者对20世纪历史的深刻体察,它不仅为小说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历史背景,也使主人公斯坦西尔追寻的神秘符号“V.”的象征意义渐次清晰。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