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诗的无用之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0 14:2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唐毅
分享到:

 

  内容提要:W.H.奥登的《悼念叶芝》在形式与基调上是一首悼亡诗,在主旨上则是一篇深刻激昂的诗论。运用现象学批评的意识还原法可以探寻奥登的独特诗学意识在诗中的体现。在时代语境下,奥登用诗的形式探讨诗的本源、生命力和独立品格,阐明诗的无用之用,同时提醒同道应肩负的使命。

  关键词:W.H.奥登《悼念叶芝》诗学观现象学批评

  1939年初叶芝逝世之际,奥登写下了被后世誉为现代悼亡诗名篇的《悼念叶芝》(InMemoryofW.B.Yeats,1939)。该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呈现叶芝逝世时的悲凉场景;在第二部分中,诗中人就诗的话题与叶芝展开直接对话;第三部分继续诗的话题,进而论及诗人的使命意识与诗的精神价值。大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文学评论界就这首诗作过不少分析评述,批评家立场各异,见仁见智。然而,其中一些观点却是有待商榷的。一般说来,在理解一部作品的过程中,若过分倚重作者生平或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而忽视作者在系列作品中呈现的较为稳定的意识结构及相似主题,则有可能导致片面或绝对化的阐释。譬如有论者说,自《悼念叶芝》开始,奥登“信心十足地抛弃了他在前十年里以诗歌为手段介入政治和社会的全部努力”,因而这首诗是个分水岭,象征着“奥登介入政治的终结”。这样的结论不免有些绝对。此外,批评方法的局限甚或是批评家的个人偏见容易导致印象式或经验式的解读,例如有论者认为,该诗的三个部分一一对应于奥登1939年以前的三个创作阶段。这种观点似乎有些主观和机械。还有论者以“影响的焦虑”为预设前提,认为该诗在实质上是奥登对于前辈诗人叶芝之影响的一种反叛。笔者认为,就原初意识而言,奥登对叶芝这位诗界前辈的缅怀和崇敬之意远远超越其内心“影响的焦虑”。另外,需特别指出的是,在“新批评”盛行的年代里,《悼念叶芝》中的名句“诗无济于事”(Poetrymakesnothinghappen)0曾被评论家操纵起来,一度成为口号,作为他们拒绝对文学作品作价值评判的有力论据。如此“解读”给人断章取义之感,亦与奥登的原初意旨不尽一致。

  现象学批评(又称为意识批评或主题批评)强调,作品是作者意识(consciousness)的纯粹体现,批评的目的在于还原作家的独特意识或“我思”(cogito)。所谓“我思”,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意识”。批评者必须排除一切先见,对作家潜藏在作品中的意识行为给予特别的关注,并通过对作品的“凝视”(gaze)和循环式阅读实现批评主体意识和创作主体意识的一种遇合。十多年来奥登文集的陆续面世为我们从现象学角度考察奥登的诗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诗何以存在?

  叶芝逝世之际,世界再度处在了战争的边缘,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局势日益恶化。战争的恐怖,民众的苦难,奥登早有深切体验。在一个连生存都成问题的年代里,绝大多数人不会在乎一个诗人的成就甚或命运,哪怕他属于世界级诗人,因为诗歌似乎与人的安危、时代的命运毫无干系。在现实面前,自觉人微言轻的奥登深感无助,不禁叹惜:叶芝去世的那天,恐怕全世界也只有“千把人”会记得住。在失落之余,奥登开始认真思考有关诗的一系列问题:诗是什么?它源自哪里?诗究竟有没有价值或在多大程度上有价值?面对人类的灾难,既然诗“于事无补”,诗人还要不要“死守”自己的城池?千百年来,世界历经沧桑,诗为何依然留存于人间?作为“奥登一代”(AudenGeneration)的领袖级诗人,奥登不愿顾影自怜,而是将思考所得诚实道出,与同道分享与共勉。于是,这首《悼念叶芝》成为其诗之“我思”的一种流露。

  诗是什么?源自哪里?这是首要的诗学问题。在《悼念叶芝》的第二部分里,奥登和叶芝展开对话:

  你像我们一样蠢;可是你的才赋

  却超越这一切:贵妇的教堂,肉体的

  衰颓,你自己;爱尔兰刺伤你发为诗歌,

  但爱尔兰的疯狂和气候依旧,

  ……

  在奥登看来,叶芝后期的诗歌成就尤与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密不可分,因为爱尔兰“疯狂”的社会现实带给叶芝的心灵创伤是其重要的创作源泉。正所谓“诗可以怨”,叶芝正是用诗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与义愤。在这里,奥登一方面指出叶芝的“才赋”和生活体验之于其诗歌创作的重要,另一方面是在暗示:诗人是社会的一员,理应介入现实,关注人的命运。紧接的问题是:诗的本质是什么?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奥登认为,诗

  ……永生于

  它的辞句的谷中,而官吏绝不到

  那里去干预;“孤立”和热闹的“悲伤”

  本是我们信赖并死守的粗野的城,

  它就从这片牧场流向南方;它存在着,

  是现象的一种方式,是一个出口。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