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小说何为?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0 14:2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宋艳芳
分享到:

 

  内容提要: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星期六》(2005)一方面延续了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性、伦理、政治、科学、文化等主题,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他对19世纪以来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之争的关注以及他对小说功能和文学地位的思考。小说以主人公一天的经历为主线,描述了21世纪初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国际事件对人们生活的冲击,反映了小说作为“文化话语”、“伦理范式”、“预言方式”和“主观模式”等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星期六》后9·11文学小说的功能

  当代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McEwan)在英语小说界的地位如今已无需赘言。撇开其作品故事之吸引力、叙述之张力、主题之重大不谈,麦克尤恩之卓越地位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于“他对于小说的功能以及小说家角色的严肃忧虑”。

  麦克尤恩的早期作品因其阴暗、扭曲、荒诞的基调而屡遭诟病,他也因此被戏称为恐怖的伊恩(IanMacabre)。《时间中的孩子》(TheChildinTime,1987)标志着他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意味着其关注重心从“私人顾虑、个人幻想和心理错乱等问题”转向了“公众问题和政治问题”。《星期六》(Saturday,2005)达到了该转向的一个高峰。它以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为背景,在私人化的叙述中融合了古往今来各种文化、艺术、政治、伦理论争,揭示了私人领域与公共事件不可避免的交汇和冲突,描绘了个人在公共事件的冲击中受到的震动和威胁,将个人的“幸福”与国家、世界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以个体叙事的呢喃展现了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等重大问题。《星期六》出版后,好评如潮,学者们纷纷著文分析《星期六》对伦理、知识和美的关注;事实与艺术真实的论争;政治、家事及日常生活的不寻常影响等。中国学者中,李菊花和林莉近期发表的文章分别分析了该小说中体现的“交往思想”和“空间叙事策略”。然而,对麦克尤恩本人关注的小说功能、小说家的地位问题尚缺乏系统的论述。本文试图回到该问题,分析《星期六》中所体现的小说作为“文化话语”、“伦理范式”、“预言方式”和“主观模式”等方面的功能,以此管窥人文学科的独特贡献。

  一、小说作为文化话语

  《星期六》借鉴了《尤利西斯》的叙述方法,讲述了48岁的神经外科医生亨利·佩罗恩在2003年2月15日星期六那一天的经历。那一天“注定是不同凡响的一天”,广场上,人们在进行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示威游行,很多道路被封锁。佩罗恩开着奔驰车出行,抱着侥幸心理进入戒严道路,结果撞上了巴克斯特一伙。他急于摆脱纠缠和麻烦,无意间羞辱了患有亨廷顿舞蹈症的巴克斯特。巴克斯特当天傍晚持刀闯入佩罗恩家,意欲施暴,却被佩罗恩的女儿黛西背诵的一首诗感化。其问,从背景描述中对科技高速发展的隐忧,到科学家与艺术家两组对立的人物之间的鲜明对比,再到情节高潮处对诗歌救赎力量的戏拟,自始至终贯穿着关于科学与人文学科“两种文化”孰优孰劣、孰功孰过的论争,形成了一个文化对话场。

  从背景描述来看,《星期六》引用了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的一段话作为题记,指出人在城市中、群体中“被科学地改造,被有组织的力量统治。被滴水不漏地控制,生存在后机械化的环境里。极端的希望一个一个破灭。”这实际上对科学的高速发展提出了质疑。《星期六》的开头呼应了这一题记。安宁、纯净的伦敦凌晨,佩罗恩被莫名惊醒,凭窗欣赏窗外美好的人文风景。恰在此时,他看到一架飞机在远处坠落,带来“犹如女妖般的、令人窒息的”噪音,暗示了近在咫尺的危机。飞机作为科技的产物,代表了机械化发展的较高阶段。机械化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危机也随之而来。正如斯诺所说:“科学技术……是个奇怪的东西。它一只手带给你伟大的礼物,另一只手捅向你的后背。”佩罗恩依赖于科学,同时也受到科技产物的威胁。他在那个不寻常的星期六的种种经历开始于两个机器:飞机(在坠落)和奔驰车(擦车了)。布雷德伯里20世纪70年代就曾指出,“人们现在从内到外都生活在一个‘机械化时代’……如同拉斯金所说,机器是‘活力’和艺术本身的对立面。”《星期六》通过背景描述突出了科技与艺术、与“美”的对立。

  从人物刻画上来看,小说中存在一组对立:以佩罗恩为代表的科学家和以其岳父和女儿为代表的诗人。这组人物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鸿沟。其中,佩罗恩是一位对文学艺术相对愚钝,且自觉反文学的神经外科医生。可以说,他是《赎罪》中罗比那一角色的延伸。罗比认为与他在剑桥大学的利维斯传统中所学习的实践批评相比,医学能带给他更多具体的科学技术,因此决定弃义从医。《星期六》中,佩罗恩已经成为掌握医学技术的专家,满脑子对科学的崇拜和对文学岂术的鄙视。从他作为一位不可靠叙述者的视角来看,他那位诗人岳父“为人有时孩子气十足,爱颐指气使,自认为是艺术家,所以允许自己极端的喜怒无常”。佩罗恩无法理解,“诗歌这种东西看上去都是一时兴起而做的事情,就像偶尔去摘葡萄玩——居然也可以成为一种职业,还能为某些人赢得名利和自我膨胀,不过是几首小诗而已”。而他那位“过分爱好文学”的诗人女儿黛西则认为不谙史学欣赏的佩罗恩低俗、麻木。通过这样一组人物的刻画,《星期六》展现了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矛盾以及各自的优势和缺点。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