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副文本视角下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0 14:3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蔡志全
分享到:

 

  内容提要: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整合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为小说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和研究视角。本文运用副文本理论,研究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作者,作者》的副文本。《作者,作者》伴有多种副文本,这些副文本对于“呈示”小说正文本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功能,也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媒介。副文本的大量使用是这部传记小说的重要特色。

  关键词:副文本理论副文本小说研究戴维·洛奇《作者,作者》

  “副文本”(paratext)这一术语最早是由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G6rardGenette,1930-)提出的,指那些存在于文学作品的正文周围,调节与读者关系的(通常是文本的)材料。热奈特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副文本主题的论文,并于1987年出版了法文版专著《门槛》(Seuils),英译版《副文本:阐释的门槛》(Paratexts:ThresholdsofInterpretation)于1997年面世,热奈特在本书中对副文本作了如下界定:一部文学作品完全或者基本上由文本组成,(最低限度地)界定为或多或少由有意义的、有一定长度的语词陈述序列。但是这种文本很少以毫无粉饰的状态呈示,往往被一些语词的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强化和伴和,比如作者名、题目、前言和插图等。尽管我们通常不确定是否应将这些作品看成文本的一部分,但是无论如何,它们包围并延长文本,准确地说是为了呈示文本,取这个动词最常用且最强烈的意义……来保证文本至少在当下以书的形式呈现、“接受”和消费……因此,对我们而言,副文本是使文本成为书、以书之形式交予读者,广义上讲,交予公众。

  副文本理论“在文本的细节和边缘处为文学研究另辟蹊径,把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整合起来,完成了文学理论的创新”;副文本实际上包围并延长了文本,并在其中充当结构成分、评价文本和跨文本,“它们为文本提供了一种(变化的)氛围,有时甚至提供了一种官方或半官方的评论”。

  近年来,副文本理论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些学者开始研究和运用副文本理论。麦凯琳(MarieMaclean)在《托辞和副文本:边缘的艺术》中把热奈特的副文本概念用语内行为(illocutionaryacts)加以具体化展示,提出第一顺序语内行为和第二顺序言语行为(firstorderillocutionaryactsandsecondorderspeechacts)的概念。她运用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明辨副文本和文本的区别。格非、陆楠楠研究了中外小说中“伪装准文本”和“准文本小说”现象和实例,分析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特殊准文本——小说评点。许德金“在热奈特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以创建新的类文本叙事批评框架”,此外他还对副文本理论在具体文学批评实践中运用的可操作性作了探索和尝试;朱桃香把副文本理论运用到对复杂小说文本的阐释当中;金宏宇运用副文本理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副文本”。

  英国作家戴维-洛奇(DavidLodge,1935-)的《作者,作者》是一部以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1843—1916)为“传主”的传记小说。小说截取了詹姆斯从事戏剧创作的一段生涯,叙述了他在人生最低谷的五年中经历的挫折和失败,更重要的是,他如何从灾难性的打击中涅槃重生,在不断的反省中摒弃对名誉的追慕,而体悟到小说家的真正分量。该传记小说与现有的传记不同,洛奇充分利用小说在表现人物心理等方面的优势,正如陈榕所说:“洛奇所着力呈现的则是詹姆斯在追求艺术过程中所体会到的焦虑、痛苦、执着、快乐。”

  目前国内对这部小说的介绍和研究主要有:萧萍的书评介绍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和故事线索,认为“这是一部记述心灵成长和参悟过程的书,是一部灵魂的传记”;穆白的文章介绍和对比了同为以亨利·詹姆斯为“传主”的洛奇的《作者,作者》和科尔姆·托宾的《大师》两部传记小说,进而揭示了两位作家的创作经历和两部小说出版前后的轶事;陈榕也将《作者,作者》与《大师》作了比较研究,认为两部作品“利用小说这一比传记更有利于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文类,较好地捕捉了文学家亨利·詹姆斯这一历史人物的心灵脉动。虽然两部作品所借鉴的史料相近,阐释的侧重点却有很大差异”。张琼分析了《作者,作者》中的多重关系,“从作者、作品人物、潜文本的角度来诠释作家和写作、作品和市场、作家和作家的关系,从而揭示作家在创作和受众关系上的思考和所引发的深层意义,并提出在对文学艺术的认知和表述、关怀和维护过程中无尽而开放的问题”。粱钫认为《作者,作者》“有机地糅合了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时空线索清晰,故事情节连贯,同时融入了自省的元小说特点,实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情节的形式更新”。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