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副文本视角下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研究(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0 14:3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蔡志全
分享到:

 

  最后,“重复的标题或许是以元小说策略来宣布对‘作者’身份意识的反思,即作者的渴望、焦虑、自我拷问以及潜在的自我错觉。”洛奇自己认可这一解读,“小说涉及作家的职业和使命,而且词语的重复(我感觉到有种布莱克式的节奏,‘作者,作者,火一样辉煌’)表达了如詹姆斯之类的作家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标题的这层涵义还可以用扉页上引用的詹姆斯《人到中年》中的文字佐证,该引文强调了作者对其作品的热爱和忠贞:“我们在黑暗中工作——尽自己所能——竭自己所有。困惑是我们的情感,而情感是我们的职责。余下的就是艺术癫狂。”

  二、题记和致谢

  《作者,作者》的文类混杂,兼有传记和小说双重特征。洛奇称之为“传记小说”,更确切的说是“关于作家的传记小说”(biographical-novel-about-a-writer),即“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来进行想象性探索的小说,运用小说的技巧表现主观性,而非客观的、以证据为基本话语的传记”。∞洛奇不认同解构主义“作者已死”的观点,认为小说作者不但没有“死”,一定程度上还会指点读者的阅读,正如他在《小世界》的序言里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是一种游戏,一种至少需要两个人玩的游戏:一位读者,一位作者。作者企图在文本本身之外控制和指导读者的反应,就像一个玩牌者不时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绕过桌子去看对家的牌,指点他该出哪一张。”在《作者,作者》这部传记小说中,为了“控制和指导读者的反应”,洛奇发挥作者的权威,充分利用各种副文本来提示或指引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他在作为重要副文本的题记中这样写道:有时,给小说加个前言以说明情节和人物纯属虚构或诸如此类的话好像很明智。但对本书,作者似乎得做一个不同的声明。几乎所有在作品中发生的故事都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除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例外,一切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是真实的。从他们的专著、戏剧、文章、信件、日记等引用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但在再现他们所思、所感、所说时,我行使了小说家的特权;我想象了一些被历史记录忽略的事件和个人细节。因此,本书是一部小说,而且以小说的结构展开。它从故事结尾,或故事行将结束时开篇,接着从情节开端处倒叙,进而发展到中间部分,然后与开篇处的终局再次结合……

  题记的前半部分承诺了小说中事件、人物以及史料的真实性,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所述事件一种‘真实性核对”’。但是,题记的后半部分却强调了在史料记载的罅隙等“黑暗区域”,作者所做的创造性和想象性填补。在传记作品中,传主的所思、所感、所言以及某个事件、某个细节等等,“传记家从未能如实引证”。因此,小说擅长刻画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对话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传记在这些方面的缺陷。正因为《作者,作者》具有想象维度,“本书是一部小说”的文类定性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同时也与小说的副标题“一部小说”(ANovel)相呼应。虽然《作者,作者》记述真人真事,但洛奇利用副文本向读者传递了明确的信息:本书是小说。

  《作者,作者》中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副文本:作者致谢。一般认为,小说是虚构的想象性作品,不是学术著作,致谢也就没有必要或者根本无从谈起。但是在该小说正文之后,附有满满四页篇幅的致谢。致谢首先说明了写作本小说的参考文献和史料,以及为小说撰写提供过帮助的人和书稿的校读者。其次,洛奇列举了自己在小说中哪些方面“行使了小说家的特权”,即想象虚构的部分,这与前面的作者题记形成了照应。再次,洛奇补叙了詹姆斯的几个仆人后来的去向以及生活情况,给感兴趣的读者一个交代。最后,洛奇简要介绍了小说的构思、写作和成书历程。

  当然,如果读者按照洛奇的提示,把《作者,作者》当成一般意义上的小说来读,完全没有必要去理会书后的致谢。但是如果读者有足够的好奇心,希望知晓这部传记小说中哪些是虚构,哪些是纪实;抑或希望通过进一步阅读了解亨利·詹姆斯,从这个角度讲,致谢就很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了。可见,《作者,作者》的题记、致谢等副文本一方面表明了传记小说文类模糊的特征,另一方面成了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媒介:指引读者阅读,提供、补充与小说相关的信息。

  三、外文本《亨利·詹姆斯年》

  按照热奈特对副文本的分类:副文本=内文本+外文本,外文本包括书评、作者自评、作者访谈等等。洛奇的小说一般都有外文本,他在访谈中经常谈及自己的作品以及创作“花絮”。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洛奇在《作者,作者》出版后,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亨利·詹姆斯年/时机决定一切:一部小说的故事》的长文,并与其他几篇同期撰写的文章一起结集出版。长文的内容与《作者,作者》密切相关,洛奇在上书的序言中指出:“对小说的缘起和创作的解释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作者本人。”长文《亨利·詹姆斯年》讲述了《作者,作者》在构思、写作和成书始末鲜为普通读者所知的诸多信息,尤其说明了该小说与同为以詹姆斯为“传主”的科尔姆-托宾(ColmToibin,1955-)的《大师》(TheMaster,2004)的关系。从《亨利·詹姆斯年》所述内容以及与《作者,作者》的关系来看,前者是后者的外文本。本文将简要介绍长文《亨利·詹姆斯年》的主要内容,探讨其作为副文本与《作者,作者》的关系和作用。

  《亨利·詹姆斯年》首先介绍了2004年英国文学界的一个奇特现象:在这一年里,有好几部关于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相继出版,然而各部小说的作者对其他同行的创作情况却毫不知情。在这些小说中,《大师》和《作者,作者》的关系最为微妙:“两部小说都于2004年出版,《大师》比《作者,作者》提前半年杀青付梓;两位作者所截取的都是詹姆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的生活片断。像这样相似的选择,在以自由想象为创作原则的小说领域实属罕见,就像有千条道路可选,而两个人却不期而遇在同一条羊肠小道上。”洛奇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时代精神”。随后,洛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而分析了近年来英国文人传记小说兴起的原因。

  《亨利·詹姆斯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讲述《作者,作者》从选题构思、写作成书到出版接受的背景等“花絮”,为读者提供了诸多有助于阅读和理解小说的信息。另一重要内容是阐释《作者,作者》与《大师》这两部小说的关系和异同,包括与作者托宾的交往经历、两部小说的特点比较、出版前后的故事,尤其是出版后小说的接受情况,等等。托宾的《大师》赢得了一致的好评,获得多个奖项;印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得到的评价、赞誉和销量远低于作者的预期。这让洛奇有点没面子,他的解释是《作者,作者》没有选好出版时机。洛奇认为两部小说“撞车”了,由于《大师》先于《作者,作者》出版,才使后者在各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地位,影响了销量和读者的接受、评价。他要把该小说从构思、创作、出版到市场接受等诸多内幕信息“爆料”给读者,期望得到读者的认可和公正评价,这或许也是他撰写《亨利·詹姆斯年》这篇长文的主要原因。总之,洛奇在这篇长文中,以客观的纪实手法,向读者和盘托出《作者,作者》的创作出版始末;揭示了现今英国文化界中由作者、出版商、评论家和读者等所构成的“文学场”对小说创作、出版流通和接受的作用和影响。实际上,作为原小说“伴随文本”的这篇长文,已成为研究和解读《作者,作者》的重要副文本,具有较大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为小说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和研究视角,具有较大的实际运用价值。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是一部传记小说,附有多种副文本,副文本对于“呈示”小说正文,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品,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洛奇通过副文本传递了大量背景信息,旨在指引读者阅读。总之,副文本在《作者,作者》中真正发挥了热奈特所说的“门槛”的作用,成为作者与读者“交易”的媒介。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