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柔力球文献的研究概述(2)
2.4局限性
2.4.1区域发展不平衡
有多数学者认为太极柔力球发展迅速,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贫困地区,有几个省市甚至还未听说过此项运动。近期已有学者讨论在西藏开展此项运动。
2.4.2科学研究工作不够
这是所有学者的共同观点。关于太极柔力球的相关研究还只停留于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有关生理生化的研究的实验控制不够严密,而太极柔力球的哲学、美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的研究更是只言片语,停留在描述阶段,还未进入系统研究阶段。
2.4.3时尚元素引入不足
黄彩虹在《太极柔力球在湖北高校推广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及对策研究》中提出时尚元素不足,不足以吸引年轻人参与此项活动。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球拍的设计、音乐的选择以及自身缓慢柔和的运动特点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不符。
2.4.4技战术水平不高
技战术水平不高是制约太极柔力球运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娱乐、对抗性是下一步研究必须突破的瓶颈。
2.4.5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辅导人员较少
在辅导员问题上也是多数学者的共同观点。现在太极柔力球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领导结构,处于无序发展阶段,专业教练员、辅导员的比例较少。
2.4.6自身隶属问题
蒋灿等学者提出太极柔力球运动自创编至今隶属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太极柔力球运动是白榕老师在太极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羽毛球、网球的打法创编出来的,它既有类似太极的内涵和形式,也有小球类运动项目(如网球、羽毛球)的一些特点。但是据了解,球类项目和武术这两大运动圈子都没有将其收于旗下。因此,太极柔力球运动自身隶属问题仍存在进退两难的困境。石岩在《太极柔力球运动及竞赛规则的演进》中指出应通过竞赛规则的完善促进其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尽早成立中国太极柔力球协会。
2.5对策
2.5.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
首先要靠政府的扶持。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太极柔力球运动进行开发,制定合理的竞赛规则,扩大其普及度。
2.5.2充分发掘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化魅力
太极柔力球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普及该项目的同时应大力发掘其文化内涵,将思想寓于运动中。
2.5.3健全与完善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竞赛制度
太极柔力球的竞赛规则分两部分,一是规定套路比赛规则,二是竞技性对打的竞赛规则。只有在借鉴同一项群中的类似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基础上,不断对现有规则进行修订,才能使该项目竞赛规则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从而促进该项目的持续发展。
2.5.4走进校园
学校可以说是推动体育运动发展的最佳场所,在各级学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不仅是学进行身体锻炼的良好方法,也是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发展的良好途径。有学者认为可以将太极柔力球替换广播操,也有学者认为学校是太极柔力球进入社会的有效入口之一。
2.5.5加强科研
几乎所有学者在提到对策时均提到提高科研实力,完善太极柔力球的研究系统,增加关于太极柔力球哲学、美学、力学、心理学的研究。
2.5.6分层次推广与开展
有三篇文献提出要采用分层次推广。其中不仅包括分层次教学,也包括对中老年人与青少年、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受众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练习内容。有研究表明男性在研究中的效果要低于女性,这是由于项目自身特点以及男女性别差异带来的。
2.5.7确立领导机构,增加培训
确立领导机构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领导机构确立才能更好地开展培训。增加培训是提升辅导员数量与素质的有效途径。
2.6近几年研究分布
2.6.1研究时间分布
1994年有两篇文献,分别是《全国总工会将举办大众体育创编项目太极柔力球主项展示赛》的报道及其技战术(上),此时仅停留在新闻报道及技术宣传上。
1995年有三篇,除技战术的两篇文献以外还增加了《太极柔力球的竞赛方法和规则》。
1995年至2000年,没有任何文献。
2001年有两篇文献,分别是《论太极柔力球的文化意蕴》,提出了太极柔力球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如“天人合一”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文化内涵。《太极柔力球的发源、发展及现状》首次以全局观点研究该项运动的宏观发展情况。
2002年仅有一篇文章,与《太极柔力球的发源、发展及现状》相同,是李恩荆发表的。
2003年仅有一篇,《太极柔力球运动健身效果调查》首次讨论该项运动的健身价值,采用实验法,以数据论证。
2004年的有三篇文献,突破点是有两篇讨论了将该项运动引入高校,这是首次讨论在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的可行性分析。在《太极柔力球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效应》中首次引入教学,并采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验证,对运动进行了简单的力学分析。第三篇是讨论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2005年只有一篇,是研究该项目在高校发展的对策研究。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