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庆的办学成就与文化贡献
摘要:林文庆是陈嘉庚倾家兴学的执著追随者,我国近现代颇有影响的教育家,厦门大学校园文化传统的开创者。他掌校16年,力倡科学精神及儒学价值观,制定校旨、校训、校徽,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采取多项举措,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造就一批杰出人才,促进了厦门大学的学科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其办学成就与文化贡献,对于弘扬我国大学优良教育传统颇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林文庆;厦门大学;办学成就;文化贡献
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4)01-0121-05
林文庆作为私立时期厦门大学校长,在我国近代大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一生跌宕起伏,时人与今人,海内与海外,对其评价颇有差异。东南亚学者,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学者,对于林文庆的评价是相当高的[1]。他执掌厦门大学16年(1921.7~1937.7),是陈嘉庚倾家兴学的执著追随者,我国近现代颇有影响的教育家,厦门大学校园文化传统的开创者。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其办学成就与文化贡献,对于弘扬我国大学优良教育传统颇有启迪意义。
一、造就一批杰出人才
在急剧动荡的近代中国,出任私立大学校长是个苦差使,不仅要勇于担当,更要无私奉献。林文庆在私立厦门大学办学期间,历经两次学潮,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日本入侵我国东北,时局动荡,办学殊为艰难。但他不为其所惧,坚信教育救国,力倡科学精神及儒学价值观,采取多项举措,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坚持不懈地传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
林文庆极为关怀学生的生活、学习,润物无声。早期毕业生回顾说:“他当校长初期,对学生爱护备至。同学有病,卧床不起,他和校医常到宿舍巡视。他很关心学生的膳食,指定厨房,每周要煮掺薏米或绿豆的甜粥一次,因为身体发育需要红糖。他劝同学要多吃猪血,说猪血含铁质多,又便宜。他体贴穷苦学生,常常把他们安排在图书馆里,得一点临时工资,维持生活。”[2]叶国庆教授也说:“林校长每星期总有几次到膳厅视察,告诉我们一些卫生事项。”[3]这类事例深为学生所感念。
每届学生毕业之际,林文庆常赠言勉励。1934年4月,他为第九届毕业纪念刊作“序”,告诫同学,在校学业有期,而求知生活无限。其序曰:“毕业岂易言哉?人之生也,会当有业,一业之精,端赖‘朝益暮习’、‘穷年累月’之功,绝非可一蹴而几!学问无止境,古人有‘卧不设榻’,‘老不废夜’,‘仕不释卷’,而至于学者,亦足见治学之难矣。今人因学校课程逐步之终结,而统以‘毕业’称之,滋惑也!庄子不云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吾人自幼而壮而老,固无日能脱离求知生活,亦无人敢以学成自诩,恶在业之能毕也?”[4]这一届毕业生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卢嘉锡教授。
1935年4月,在本校第十届毕业同学纪念刊“序”中,林文庆校长从“对人”、“对己”、“对校”三个方面,对毕业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字里行间,饱含儒学待人接物之精神。他说:“处世之道多端,首惟‘忍’。……诸生血气方刚,入世服务,若非于‘忍’字涵养有素,则尘世茫茫,不如意事十居八九,势必徒劳无功!一无所就!此外,‘礼’亦关重要,诸生苟能以‘礼’待人,以‘礼’接物,则人必乐于协助,事业之成,可操左券。”
“昔贤云:‘士不可以不弘毅’,换言之,即谓吾人必持之以艰苦卓绝精神,实行平素所学。盖学问无穷,学校乃形式上求学之所,诸生出校后,除一面继续研究外,一面尤须热心服务,无负所学。……”
“大学目的为国储材,毕业生乃母校有力宣传,现诸生学校生活告一段落,果能以所学出而应世,毋怠毋荒,谨慎做事,将来事业成就,本校亦与有荣,息息相通,关系綦切,望诸生永志勿忘!”
最后,他意犹未尽,还赋辞勉励,“鹭江之滨,人文蔚起。敬业乐群,至善为止。四载于兹,驹光如驶。学优致用,济济多士。发愤为雄,青蓝寒水。淬砺刮摩,学无涯涘。大器晚成,鹏程万里。迈后超前,拭目以俟”[5]。
正是在林文庆校长和历任教职员的精心培育下,私立时期厦门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6]。据《厦大周刊》相关资料及《厦大校史资料》第六辑“学生毕业生名录”统计,1921~1936年6月全校入学人数,本科生1287人,预科(含高中部)生1146人;1924~1937年,14届(含春秋两季)毕业生共计1136人,其中,本科12届毕业生共计646人,预科毕业生490人①。这些人才为我国科学、教育、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推动了学科发展
在长期办学历程中,林文庆致力于学科建设,缔造了研究型大学的优良学术传统,不仅为其后厦门大学的发展奠定了根基,而且在我国现代大学史上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私立时期厦大重点建设的教育学、生物学、化学、商学、国文(国学)、法学等学科,后来发展为该校强势学科,跻身国内学术研究前沿,为人才培养和科学、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推动学科发展方面,林文庆校长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是以发展科学为办学导向,积极倡导并亲自参与科学研究;二是大力引进各科名师,知人善用;三是努力创造宽松的校园学术氛围和学科发展条件,支持和激励师生追求学术研究,发明新知。
以理科植物学、动物学科为例,这一时期所取得的诸多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凝聚着林文庆校长的办学智慧与辛勤汗水,有的就是他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发现。1922~1925年间,林文庆与植物学系钟心煊教授在厦门及周边采集本地植物标本,发现漳州柳等三项植物新品种和一项新变种,后经岭南大学麦克福(FranklinP.Metcalf.)教授定名。
经过前期多方努力,厦大办学成就享誉国内。十周年校庆之际,林文庆曾评论,本校“在闽南方面,固然是个最高学府,即比之其他国内各大学,亦不多让。这一点,并不是我们的自豪,可以说是全国所公认的”。他还列举各学院院长的学术贡献及学科建设成效[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