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者的想象
摘要:1981至1988年发行的《富春江画报》是由“文革”中创办的《工农兵画报》更名而来的,是当时全国最具影响的专业连环画期刊之一,也是唯一历经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各历史时期,在全国发行的大众美术期刊。《富春江画报》叙事中的女性图像,在图像的创作和阅读中完成了关于女性的意义的生产和交换,形成了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各个阶段中关于中国女性社会身份的意指实践。
关键词:《富春江画报》;女性 ;视觉图像 ;表征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她”字的创生作为“文化史事件”,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近代中国的性别史、文学书写史、乃至观念史和中西文化互动关系史等研究领域的独特考察对象。①因而在社会变革、文化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作为通俗图像文本连环画期刊的《富春江画报》中的女性图像,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女性的社会想象以及社会意义书写的符号文本。女性图像不应仅仅只是作为“义蕴闳深”的文字的补充,②其本身作为图像历史,完成了时代性别意义的视觉表征。
一铁肩担道义的“铁姑娘”的话语暴力
在“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墙报等宣传画图像文本中,无论男女老少的人物形象都是以“铁姑娘”图像作为特殊的时代符号,强化了女性图像所具有的鲜明的“文革”意识形态政治符码意义,成为了女性“文革”时代的意义表征。
作为红卫兵美术小报的《工农兵画报》诞生于1967年,是《富春江画报》的前身。由于“文革”中将女性美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内涵,《工农兵画报》自然强化了对于女性美的视觉批判。“文革”图像中革命女青年大都是军装或工作服,没有穿裙装的,没有女性化修饰,女性视觉形象有意追求男性化风格。在1967年6月第6期的“假四清,真复辟”批判专栏中《王光美扎根》的政治讽刺漫画中,作为批判对象的王光美被塑造为穿旗袍和高跟鞋的女性面目呈现出来,这显示了被归于反动意识形态的否定性典型形象。同样,1975年第16期的故事连环画《进军》中,反面人物腐化分子知青办副主任王怀也是以烫卷发、穿大花裙的女性化形象出现的。这类文本揭示了整个“文革”视觉图像语汇体系中,所有女性化符号所蕴含的负面性文化符码内涵。因此“文革”图像文本中趋于男性化的“铁姑娘”视觉图像,在女性化躯体中夸张的力量感的描绘,符合了“文革”斗争性特征,正是意识形态正确的表征需求。
由于偶然的机遇,《工农兵画报》被转化为全国发行的专业连环画期刊。在70年代前期的《工农兵画报》中,继续以“铁姑娘”形象构建叙事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仅在1975年一年中,发表的青年女性题材连环画就有11篇。这些作品广泛地涉及到工农兵的内容,包括工厂、农村、军队、商贸各方面题材。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把“铁姑娘”的女性形象做进一步坚定、果敢、独立的斗争性内在品质的塑造,使得“铁姑娘”的形象最终成为了这一时期女青年革命的标识性政治符号。
二性感与柔情的女性想象
1978年底,《工农兵画报》开始尝试叙事语言风格的转变。在第11期封面,一幅表现傣族少女的传统中国人物画作品,已经完全转变了“文革”叙事的僵化模式,作品轻灵潇洒的笔墨中略施微彩,勾画了一个青春活泼的傣族姑娘的形象。这种世俗而感性的审美很轻易地取代了高亢僵硬的“文革”表情,以传统中国人物画和装饰画表现的女性题材和表现可爱的小动物、美丽风景的作品占据了1978年以后《工农兵画报》的封面,而封底则选择了东西方古典绘画名著。在1980年第1期《工农兵画报》的封底刊登了安格尔的名画《泉》,这幅彩页印刷的古典大师的人体画名作,如此直观地将少女完美的躯体毫无遮掩地暴露于公众的观看视野,显示了《工农兵画报》突破与变革的勇气和决心。
在新时期,“人的启蒙,人的觉醒,人道主义,人性复归……都围绕着感性血肉的个体从作为理性异化的神的践踏蹂躏下要求解放出来……‘人啊,人’的呐喊遍及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③这股强大的人性化思潮在文学、绘画、音乐各领域势不可挡地展开,赢得了从知识精英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这时期深情而感性的创作成为文艺领域的一个主题,“它并且呈现为一条美丽的女性画廊充满着抒情哀伤的女性主人翁的苦难倔强,引动着、触发打动着人们。从《报春花》(话剧)里的白洁到《星光啊星光》(歌剧)的蒙蒙,从小说《公开的情书》里的真真到油画《一九六八年×月×日初雪》中的红卫兵女俘虏,从电影《我们的田野》里的七月到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的裴晓芸和女指导员,以及一下涌出的一批女作家群(从张洁到张辛欣)……都似乎比那些或刻意描写的、或当作主角的‘文革’中受迫害的‘党委书记’以及好些男子汉,要光彩夺目引人注意得多。” ④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中,关于女性与社会政治的想象可以追溯于现代汉语中“她”字的创生。在现代诗人刘半农那首广为传诵的《叫我如何不想她》的诗词中,“她”作为祖国的代称,吟唱出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情怀。而后就出现了更多关于祖国与母亲的比喻,著名学者闻一多撰写的《七子之歌》,以母亲喻祖国,将澳门、香港、台湾等比作祖国的孩子,在对“母亲”的深情呼唤中,寄予了诗人赤子的情怀。怀有同样深沉情愫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在台湾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乡愁》中,将对于家乡的思念,对于祖国的想象融汇于对于母亲、对于妻子的呼唤中,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可以看出,作为“五四”时期“所发明的最迷人的新语词之一”的“她”⑤字,超越了单纯的性别化的意义指涉,包含了更多的政治性想象,本身具有复杂的现代思想内涵和文化想象。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诗人“把祖国女性化,从而表达一种前人所不曾熟悉的别样情愫,这既是诗歌主题别开生面的变革,也是爱国文学前所未有的尝试” ⑥。因而“她”字的创生,作为文化史事件,成为了现代文化思想观念的结构,“在古代中国,国家虽常被称为‘父母之邦’,但一般说来,象征和代表国家仍为‘君父’。将‘母亲’作为国家喻体的‘祖国母亲’说的流行,乃是‘现代性的后果’之一,它受到英、美、法和苏俄等西方国家相关用法的影响,也与当时中国受到外来民族欺压凌辱的民族命运所引发的情感想象息息相关”⑦。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