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反讽”的辩证法(2)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曾写道:“我们这代人把玩世作风,玩弄严肃思想的态度带到了科学、文学、政治中去,带到一切只要他们不懒于去的地方中去。” “反讽”在技术时代不单单体现为一种气质、一种情态,甚至在传播媒介中也表现为一种带有“游戏”色彩的生存技巧。在这里,它沦为了检视、了解、认知交流对象和交流信息是否确凿真切的方法,帮助个体保持了自我的独立与自由,保持了对待客观事物的静观与怀疑态度、批判的立场,超然、潇洒的生活态度;但在消极意义上,它正反映了在都市生存空间里,因“虚无主义”弥漫所导致的“情感匮乏”、“信任危机”和“精神危机”。
文化与传媒·当代文坛·2014.3有关“反讽”的辩证法“反讽”适应了出于商品交易的目的而广泛存在的陌生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无可避免地在现实生活中扮演了双重角色:其一,现实的审判者、严苛的理想主义者、改革者。它试图在叩问本真的过程中,使“膨胀的自我”成为借以辨识现实真假的“规范”与“法则”。其二,现实的逃逸者、达观的精神主义者、空想者。它试图以一种由来已久的“游戏精神”超脱来自现实的困扰、以自娱的态度成为“栖居”于现世的“存在”。前者成为“激烈的讽刺者”,他们的激情源自于自身的理想与丑恶现实的强烈对比,以及他们捍卫理想的决心和勇气。但这种讽刺常导致对立的人际冲突与急剧的社会变革。后者成为“优美的讽刺者”,他们与世无争,却时时用犀利的眼光发现社会的畸形和病态,但他们不是愤怒的、针锋相对的,而是启发的、教育的,甚至是无奈的。这两种“反讽”都追求成为“自然”,但又不是“自然”本身,所以他们是席勒所说的“感伤的诗人”,而非“素朴的诗人”。
正因为此,“反讽”,从其思想根源上讲,并无法成为 “真”与“真理”。但是,它的践行,却在诘问与悖论当中,使“真”与“真理”得以出场用维柯之言,便是促成了真与真理“做成自身”⑧。
二“反讽”的现实演绎
传播学者曾经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把人类文明划分为三个阶段:口传文明、印刷文明、电子文明。当下的文化形态更像是综合了人类文明的三种形态、以电子文明为显著标志、口传与印刷文明并举的情态。因此,借用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说法“机器复制的时代”来概括它,更为恰当。“机器复制的时代”倾向于忽视人的个性,极大地缩短了“生命”代谢的历程。它借着带有机器轰鸣感、喧躁感的“震惊效应”,阻断了线性的思维、素朴的情感,令神圣的光环荡为乌有。它把感性的欢愉重新归还给人类,也带给人们更为深切的匮乏、空虚和精神的苦痛!“反讽”,以及“反讽”的情态,就是在这种内在的矛盾与张力中、在大众的、喧躁的文化场域中粉墨登场。
诙谐影视艺术、滑稽小品、动漫、广告……多种文化娱乐形式活跃在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手机等电子媒介上。“文本”从过去纸媒一统天下走向了多媒体并举,从以政治、启蒙为旨归的精神内涵走向了削平深度、拒绝历史、简化现实的“戏剧演出”。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责任感被华丽、丰富、时尚、生活化的新型文化呈现模式取而代之。在这种全民性、泛大众文化当中,快乐狂欢节的气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造星速度、推重世俗生活的文化气质,与传统的厚重、历史感、追求永恒/理想化纯粹精神世界的期待视野及其严肃文化文本,构成了“情景反讽”⑨。由“萌化”、“戏剧化”的文化旨趣催生的媒介新闻、广告、动漫、诙谐影视、滑稽小品成为带动“注意力经济”的时尚文化产品。
(一)巴赫金曾以“狂欢化”来描述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用“狂欢诗学”来概括中国当代的文化现状,我们亦不难发现:动漫、诙谐影视、滑稽小品就是巴赫金所谓的“民间笑谑艺术”在都市空间的变体:“这一文化的基本狂欢节内核决不是纯艺术的戏剧演出形式,一般说也不属于艺术领域。它处于艺术和生活本身交界线上。本质上说,这就是生活本身,但它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动漫、诙谐影视、小品、“清口”等民间娱乐艺术借助“滑稽”和“幼稚”美学与以理性、规范意识形态的“严肃”、“高雅”美学程式形成对照,成为当今时代“反讽”精神的最突出呈现。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兴即时交互媒体又以夸张的感性优势抢夺了都市人的闲暇时光;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人那样如此依赖机器、被机器深刻地影响着。
我们以动漫为例。在日本崛起并迅速风靡大陆与港台的动漫艺术,越来越多地被都市成年人喜爱并接受。以动漫为典型的当代“萌文化”正是以“民间笑谑文化”的立场构成了对正统“成人文化”的“反讽”。它借助某种文化的源头意识和原始思维的“互渗律”来对抗冷漠的、机械的、缺乏人性热度的现代生活。因此,“萌文化”自身与“成人世界”保持反讽的距离,它表现的是这样一群“小人物”:他们在都市生活中抱持着对美好与幸福的向往,用孩童般纯真质朴的理想支撑着诗意的精神追求,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遍尝生活带给他们的喜怒悲欢。因此,“萌文化”在“反讽”的情态中表达了它对现实的理想、怀疑与批判。这种复杂的精神内核既是都市人对自身劳动的精神意义发生信念动摇的深刻体现、一种精神的软弱与妥协,又体现为一种积极、不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自我意识戏剧化”是在人们对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的过量使用中实现的。过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极大地受制于现实性条件。而和平时代,人们不再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烦恼与欣喜,不再有“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思念与忧愁,但却失去了对生活的珍视、深厚的感情、彼此的信任。物质的繁荣反而带来了欲望的放纵、道德意识的淡薄。当人们的生活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出版物、层出不穷的电视新闻报道、粗制滥造的影视剧、方便快捷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在线聊天、微博时,现代人便陷入被机器\技术\新媒介控制当中。它们带给人们便利,也带来了冷漠、厌倦和怀疑。信息时代不单单传播了信息本身,它更传播着一种内在的思维逻辑,那就是普遍的怀疑。当大量信息在媒介生活中壅塞之时,人们不但对信息的传播者本身产生怀疑,亦对精神世界、心灵世界的存在也产生了质疑。因此,“反讽”以广告、在线视频、恶搞、网名绰号、虚拟身份等显而易见的娱乐形式在媒介自身上演,且深刻地影响了都市人的思维与精神的重构;它超越了本然的修辞学范畴,超越了文学虚构艺术所要求的戏剧化,而侵入到“文化情境”内部,以本体上的“游戏文本”和玩世的姿态与前现代文化构成“历史反讽”。
正是这种发生于思维和精神领域的“反讽”,使得现代人产生“荒诞感”和与这一情绪密切相关的“先锋文艺”。在“前现代”,作家和学者尚可依据常识、冷静地发现和描述“荒诞”、肯定这一可贵的做法对于现实的批判。例如,雷蒙·威廉斯就将俄罗斯文学大师契诃夫定义为“描写崩溃的作家”,因其在文学文本中清晰地反映信仰的崩塌对现实造成的巨大灾害。当“现代”成为既定的现实、人们对“荒诞”已然习以为常时,“反讽”就带有了逃避现实、明哲保身的意味。因此,这种“自我意识戏剧化”内在地包含了“自嘲”的因子,并成为“反讽”文化最为隐晦的特征。“自嘲”既是对自我的怀疑和批判,又是在某种意义上默认“犯错的合理化”;它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了“现代虚无主义”精神的两面性、复杂性。先锋文艺“介入”现代生活旨在坚守启蒙理性“审美救世”的艺术理想,反对非理性的群体意志。但是,其“艺术自主性”的狭隘追求却使先锋性日益成为需要“阐释”并依赖“阐释”的学术争论和爆炸性新闻事件!这也就构成了对其自身的悲剧式反讽。
三不是反讽的“反讽”
在当代的思想文化场域中,学院派始终致力于“文化自我运动”的回归以及“精神形象”的重塑过程;对道德缺失、娱乐至上之文化困境的痛切反思与批判、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维系全社会的人道水平、显示精神劳动为人类造福的价值与方向,已然成为发生在精英文化场域中的不可忽视的成就。当下学界继承了西方文化批判的传统以及悲观主义情绪,并大致达成如下共识:
其一,当下文化的“历史意识”淡薄,文化创新实力趋于匮乏。从对康德审美“非功利论”、尼采“超人思想”、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申扬,到对“法兰克福学派”鼓吹艺术“否定”力量的呼吁,都在表达对大众、流行文化“本质”的批判。其二,“技术崇拜”、“科学主义”进一步引发了“私人领域公开化”和“享乐主义至上”。现代化生活的气派、新兴媒体的产生不单单提供了更为舒适便捷的城市现代生活,为人们敞开自我,交流、分享思想和感情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更为享乐、放纵、私人领域过度公开、色情主义甚嚣尘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文化的商品化、消费化带来的享乐主义与自由放纵的结果。诚如《启蒙辩证法》所言:“享乐是一种逃避……娱乐消遣作品所许诺的解放,是摆脱思想的解放,而不是摆脱消极东西的解放。”这样一来,当代文化呈现为“自然主义戏剧”的社会,一个丧失底线、任意为之、及时行乐的社会。其三,由教育问题引发的“信仰重建”与“共同体意识”的讨论。教育本应是人类文明财富与道德规范的延续和传承者,但目前在影响国民性、引导社会、净化人性的功能方面日趋弱化和表面化,文化的浅薄、理性理想与社会现实的脱节,与缺乏独立精神和人格素质的培养有关。这也是都市中日益蔓延的实利至上、冷漠主义、单子式生存困境的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界对当前文化多持悲观主义的态度。与此同时,“艺术的终结”、“日常生活审美化”、“精神生活的虚无主义困境”、“诸神之争”一再成为热议的话题,表达了学者们对当代文化问题深切的反思与忧虑。但这些问题本身不再具备客观真实性,学科分工的精细化、知识话语的高深化等影响了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影响力,戏剧性地成为某种“精英”的文化意识,与现时代热闹非凡的大众文化实践构成“情境反讽”。因此,可以说,精英知识界本身亦是“专业化对个人精神生活侵蚀”的受害者、“现代人不完整性”的体现之一,从精英知识界产生的“单向度的人”、“丧失诗意的栖居地”、“反讽时代”、“虚无主义精神困境”等带有强烈自我省思、自我批判的思想,亦是其自身矛盾的深刻写照。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