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反讽”的辩证法(3)
结语
对文化的思考本身并无助于打破学者们所共识的“现代虚无主义精神”弥漫的时代困惑。“讽刺”,作为人类整体的生命结构和感觉而存在着,以至于许多伟大的哲人、思想家也难逃其咎。施莱格尔认为,大凡一切既是好的同时又是伟大的,就是反讽的反讽竟成为浪漫美学的至高标准;席勒发现,素朴诗人在一个矫揉造作的时代里不再那么得其所哉,他们很少成功并被不断排挤。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品藻识鉴”的传统,尤其到了魏晋时代,对于个体的评价更是从内在到外在、从“情性之理”到形貌仪礼的全面审视。因此,中国文化的传统并不缺少对于“素朴型”诗人的高度评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言:“情性所生,妙不自寻。”而此中之“妙”,或许正是指一个具有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貌完美统一的人物,其独特而不可言传的个人魅力吧!因此,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不乏对于“体气高妙”之自然本身的高度肯定与赞美的。那么,对于寻求自然、而非自然本身的“感伤诗人”,以及反讽盛行的文化现状,我们又是如何看取的呢?正如《黄帝书》云:“无动不生无而生有。”虚无的运动不产生虚无而产生了实有。对于“反讽”的当代思考并非是要宣告文化的、历史的、现实的内在构成是虚无的,而恰恰体现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生成性。正是在此“大浪淘沙”的过程当中,人类文明才无限地朝向美之标准、真之原生态、道德善之最高级典范靠近。即使小施莱格尔也坦言,这“既不是自然的馈赠,也不是文化单独结出的果实,而只是在巨大的道德力量和坚实的自主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的一种奇迹。
圣人亦无法摆脱“反讽”带给他的人生悖论。《列子·仲尼》中记载晚年孔子的忧愁,即使德行修炼到“乐天知命”的境界,依然陷于忧苦困惑当中。儒家刚毅进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对于治理国家、提升道德并没有补救之效,而孔子最终也发现修《诗》、《书》、制礼乐并不是改变局面的良方,所以才悟道:“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因此,认识到反讽,就是在帮助人们破除“价值崇拜”逻辑对于“存在”本身的僭越,在根本上消解设定价值的“强力意志”要求在现实中兑现的欲望与冲动;亦是在规避“多元价值”带给个体人的精神困扰和“诸神争斗”带来的排他恶果,以宽容的姿态容忍异见,缓解对于正义、公平、民主、理想的狂热执念带来的破坏性冲动。
“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孔子最终也悟道:“死者,德之徼也。”“反讽”的精神实体并不在于宣告存在的虚无,而恰恰表明它所依存的北大核心期刊本源,即永恒的寂静、死亡之门;悟道反讽,即获精神的清明空灵,死亡也就褪除了消极的外衣,成为重生的契机这就是反讽内在的辩证法。
注释:
①“反讽”又被称为“隐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隐嘲”解释为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谈话策略和表达方式。而德国存在主义诗哲克尔凯郭尔则将其视为主体观察事物的模式、审视存在的思维方式。参见万书元著《艺术美学》,高等教育出版2006年版,第59~61页。
②参见吴兴明《“兴”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对“兴”的意向结构及效力演变的语用学分析》,《四川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③详见黑格尔著《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9~83页。
④[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178页。
⑤[法]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26页。
⑥[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尼采的话“上帝死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263页。
⑦[德]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99页、第277页。
⑧[意]维柯:《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从拉丁语源发掘而来》,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2页。
⑨赵毅衡:《反讽时代:形式论与文化批评》,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⑩[前苏联]巴赫金:《巴赫金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第137页。
[德]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136页。
列子:《列子·天瑞》,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1页。
[德]施勒格尔:《浪漫派风格施勒格尔批评文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