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Q“恋爱”悲剧的意义
摘 要:阿Q的“恋爱”是传统民间文化的粗鄙部分与正统封建文化的黑暗部分相互制约的结果,它们共同彰显出阿Q对爱的无知及爱的能力的丧失,“恋爱”的悲剧不只是造成了他的生存危机,而且使他作为恋爱者、作为人的资格受到质疑。
关键词:阿Q;恋爱;悲剧;意义
在人的一切关系中,“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追求爱情是人的一种最自然的需求,一种崇高的情感需求。马克思曾高度称赞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不可否认,追求真理与追求爱情都体现了人类情感中最极端的形式,是人的价值最光辉的折射,无怪乎我国现代哲学名家贺麟认为:“求爱与求真,殉情与殉道有同等的价值。”(《学术思想与人物?后序》)殉情乃是爱情不愿向现实作调和而向极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价值不可谓不大。当然,甜美的爱情并不一定以殉情而告终。然而,爱情尽管与人类同步出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却呈现出不同的变异,与人类的文明相互映照。阿Q的恋爱,则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滋生出的一个怪胎。鲁迅以极其平实而又诡异的笔调,借助阿Q的恋爱对中国传统农耕时代转型期的婚恋进行了批判,并揭示了某些我们现代人生存处境的特征。
一
日本学者今道友信说过:“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体验。有的体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经历的。而有的体验则是所有人都必须要经历的,哲学上把这种体验叫做原体验。爱正是这种原体验。”在未庄世界里,阿Q可谓是人生体验最丰富的人之一,但这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应有的保障,以至连娶妻生子过正常人的日子都成问题。对未庄人而言,阿Q始终是个异数,是个撞入进来的陌生人,表面情形跟卡夫卡《城堡》里的土地测量员K有些相识。阿Q一直排斥异端,而在某种程度上,他自己又被正宗的未庄人当作异端在加以排斥,因为他的“籍”与“系”在《序》里就交待得很清楚——是有问题的。在阿Q的经验世界里,其图像与未庄人有很大不同;未庄人未必有的经历(比如作贼、革命与杀头)阿Q都情愿或不情愿的尝试过了,而未庄人似乎都不缺乏的“爱”的原体验,如果不是由于小尼姑的偶然介入而在阿Q身上姗姗来迟,几乎差一点就从他的生命里取消了。好些论者都把小说中的前三章看作是鲁迅对阿Q性格与行状的概括性描述,其实,小说从第三章起就脱离开了笼统的叙述而走上了情节迅速发展的轨道。这章里主要写了阿Q的三次挨打与一次打人,是一种被打——打(受罚——补偿)的结构模式。除了第一次写的被赵太爷打了之后使得阿Q得意好些年,接下来的挨王胡的打,挨假洋鬼子的打,之后为了泄愤与取得精神上的平衡而向无辜的小尼姑动手动脚,真是环环相扣,有力地衬托了阿Q在打——被打中的心理范式与价值取向,同时作者又迅捷而灵活地收刀回身,拉开架式,把目光很自然又很坚定地投向了阿Q的恋爱。
阿Q的恋爱纯粹不是精神的自觉,甚至也谈不上人之身体本能、性本能的自觉。他的恋爱完全触发于被他视为异端、深恶而痛绝之的静修庵的小尼姑。与小尼姑的遭遇战,阿Q原本是为了转移因挨王胡、假洋鬼子的两顿揍打而蒙受的屈辱。从强者处受辱转向弱者处获得补偿,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也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又一表现。不过这次遭遇战阿Q很难说是取得了胜利的,“飘飘然的”胜利姿态与心理平衡只是暂时的,并没维持多久,平衡的心理状态到了当天晚上即被打破,土崩瓦解,而且造成了阿Q心理上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不安。大拇指与第二指上一点滑腻感觉固然是小尼姑造成的生理反应,然而,她的一句平淡的“断子绝孙的阿Q”的骂语有如符咒,显示出民间咒语神奇的杀伤力,是她无意中点化了阿Q的糊涂、混世与愚拙,揭穿了他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的把戏。她使他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处境隐伏着危机,原来现世的“胜利”不过尔尔,若当真断子绝孙了,死后的冥间世界里阿Q将要长期受苦了,到那时,精神胜利法也将失去效力。应当说,小尼姑是阿Q的恩人,然而,阿Q对“异端”的排斥似乎很彻底,不仅没有知恩图报,反而迁怒于小尼姑害得他“飘飘然”起来,害得他为了不至于断子绝孙及在冥间世界有人供奉,必须去寻找女人。女人于他不是生活的需要,也不是生理的需要,而纯然是出于对死后冥间世界无人供奉的恐惧。在阿Q身上,我们看到了祥林嫂的身影,听到了她的声音。鲁迅的残酷直逼主人公艰难的生存处境,直逼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黑暗面。阳世与阴世构成了中国人的生存两面,而且相互交织在一起,人们就徜徉在阴阳两界的边缘上。老子有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么?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道德经?第七十四章》)中国人不畏死,畏的是死后,按照传统的观念,阳间世界与阴间世界并不平等,人们只是暂时寄居在阳世上,如植物一般,昙花一现,而阴间世界则是永恒的,它对阳世既是一种投射,又占据着绝对的力量和优势。在阴阳界上,也是人最痛苦、最明白或最迷惘而寻求转机之时。祥林嫂对灵魂有无的寻问和阿Q受到“断子绝孙”的诅咒而想到女人,正是他们命运发生转机的关键。不同的是,祥林嫂的命运是从悲剧走向更深更大的悲剧,而阿Q则是从纯然的喜剧转为悲中有喜的悲剧。
如果没有小尼姑所给予的“滑腻”和咒骂,阿Q或许终其一生不会有对女人的欲望和追求。作为一个应该是身体健康生理健全的男性,阿Q为何此前一直连最基本的生理欲望都没有呢?是什么使他是人而又不成其为人呢?当然,这与阿Q的思想意识有关,与他长期在日常行为中潜移默化所接受的主流传统文化影响有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儒家文化居于正宗位置,应当说,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起初并不是全盘否定人之性欲的,相反,还有一定程度上的褒扬。“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孔子对人之性的肯定。只是到了宋代,儒家传统在程朱手里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人之大欲”的观念受到根本的唾弃与否定,相反,“克己复礼”的观念又被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去人欲,存天理”的思想深入人心,历经元、明、清几代在冥冥之中与现实之中左右着人们的意识与生活,禁欲主义的华盖运降临在人们头上,造成了空前的体弱质差的民族大灾难,以致于汉民族在元、清两朝两次受制于北方强悍的少数民族。
二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