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中“幽人”形象的认识(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22 15:5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程婷婷
分享到:

 

  除了陶渊明,孟浩然还极为推崇竹林七贤中嵇康和阮籍。孟氏有诗云:“逸气借毫翰, 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 琴上偶然音。”显然,竹林七贤的逸气时时叩拨着孟浩然的心弦。嵇康、阮籍的仁真自得与豪逸旷达,给孟浩然留下极深的印象。最是一首听人弹琴诗透露了他对嵇康阮籍的推崇:“阮籍推名饮,清风在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成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7]这些诗句足以说明孟浩然他在内心深处受到过历史上高隐们隐逸思想的感化。他隐居鹿门山、纵情山水更是证明了他确实接受了古来贤人的隐逸思想。

  结语:“幽人”或是隐士,总是给人高蹈遗世、洒脱自由、放达不羁之感。如果可以,自己也真想成为新时代的一个“幽人”。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带有时代的烙印,大诗人孟浩然生于盛唐,在传统文化与盛唐文化背景孕育之中,他接受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不同于王维的重佛、李白的偏道、杜甫的主儒,孟浩然是一个难得的儒、道、佛三家并重兼修的诗人。三家的思想也对孟浩然的隐逸思想的产生有着重大意义,咱不赘述。

  注释:

  [1]孟浩然著 伶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下引孟诗均同此。

  参考文献:

  [1] 兰毅 《试论隐逸思想的流变及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2] 孟浩然著 佟培基笺注. 《孟浩然诗集笺注 前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霍建波 《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J].中国博士论文数据库,2005

  [4] 闻一多 《唐诗杂论? 孟浩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 习凿齿 《补校襄阳耆旧记》[M]. 河南:中州古藉出版,1987

  [6] 宁松夫 《论孟浩然隐逸思想的成因》[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7月

  [7] 陈新璋 《孟浩然的仕隐情怀与魏晋文士情结》[J].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1月

  [8] 朱起予.《孟浩然隐逸趣尚论》[J]. 苏州大学学报(人社版),199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