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吴方言成分(3)
(三)方言俗语
吴越地区有不少自古流传的谚语俗语,它们大都形式简洁而内蕴丰富,闪现百姓的幽默与智慧,鲁迅将它们巧妙地融到了写作中。
(18)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阿Q正传》)
《越谚·语言·格致之谚》有“鹞鹰弗抓窠下食”的说法,鲁迅将之改写为“老鹰不吃窝下食”,意为干坏事的人为了避免被熟人认出,不会在本乡作案,语义相当于北方话中的“兔子不吃窝边草”。
(19)伙计本来是势利鬼,眼睛生在额角上的,早就撅着狗嘴的了。(《肥皂》)
吴方言用“眼睛生在额角上”讽刺高傲妄为的人,在这里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伙计吊高眼睛、给人白眼的神态。
二
鲁迅写作始终坚持博采口语,但是博采口语并不意味着滥用方言。他对运用方言进行创作的态度始终是极为审慎的。
(一)注意方言使用场合
我们能够发现,鲁迅的日记与书信里也有大量吴方言词汇,如“头里忒萝卜(没头没脑)”、“黄胖舂年糕(吃力不讨好)”、“倭支葛搭(杂乱无头绪)”、“阴阳搭戤(不阴不阳)”,等等。这些词都较为生僻,很难从字面理解其意。日记是给自己看的,书信则是给懂江浙话的亲友看的,因此鲁迅会相对自由地运用方言口语。在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中,鲁迅使用的大多是浅显易懂的方言,不会给非吴语区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对于少量较生僻的方言词语,他都做了注解,如在《故乡》中就对“狗气杀”作了详细的解释。
(二)精挑慎选方言词汇
吴方言中有许多近义词,其语义差别需要仔细品味才能辨别。鲁迅在使用它们时,会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妥帖的词语。
(20)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祝福》)
绍兴话里,“回头人”、“二婚头”、“泡过茶叶”等词语都可用来指称改嫁的寡妇,且都带有贬义。与后两个称呼相比,“回头人”所带的蔑视色彩稍轻。这里写祥林嫂被逼再嫁时激烈反抗的场景,说话人语气中略带一些对祥林嫂的佩服,用“回头人”的确最合适。
(三)弃用方言用法,向共同语迈进。
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鲁迅一直努力修正作品语言,用已得到普遍使用的词汇、语法形式替换自己习惯使用的方言用法,努力向共同语迈进。
1.直接修改
(21)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阿Q正传》)
据川岛回忆,此处鲁迅最初想用“攎”字。《越谚·音义·单字双义》:“不视而轻手抚摸曰攎。暗索约摸。”鲁迅认为“攎”字实在好,但终究太过生僻,因此在定稿时改为“摩”。
(22)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祝福》)
(23)阿Q正没有现钱,便用一顶毡帽做抵押,并且制定了五条件。(《阿Q正传》)(22)中的“过活”原为“作人家”,(23)中的“做抵押”原为“做了抵”,修改后语义并没有发生改变,形式上却更规范。
2.逐步改换
鲁迅选用吴方言代词“伊”指代女性第三人称,为完善现代汉语书面语代词体系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同一时期,刘半农提出以“她”字代指女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鲁迅先生也欣然接受了这种提法,在1924年后创作的小说中一律使用“她”字。
鲁迅小说中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率表
在北方话中,“寻”常作为词素出现在并列式合成词中,如“寻觅”、“寻求”、“寻找”等,而在吴方言中,“寻”作为词语独立使用的情况比较多,如“寻开心(开玩笑)”、“寻相骂(找人吵架)”、“寻新妇(找儿媳妇)”等。“寻”在北方话里的对应词语是“找”,鲁迅在早期作品中用“寻”,自《弟兄》(1925年11月)之后改用“找”。
鲁迅小说中“寻”、“找”使用频率表
此外,江浙人常说的“晓得”仅出现在《狂人日记》(1918)、《孔乙己》(1919)、《药》(1919)中,鲁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的作品中全部改用“知道”。
鲁迅小说中“晓得”、“知道”使用频率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