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鲁迅小说中的吴方言成分(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07 11:4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林碧芸
分享到:

 


  (三)方言俗语

  吴越地区有不少自古流传的谚语俗语,它们大都形式简洁而内蕴丰富,闪现百姓的幽默与智慧,鲁迅将它们巧妙地融到了写作中。

  (18)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阿Q正传》)

  《越谚·语言·格致之谚》有“鹞鹰弗抓窠下食”的说法,鲁迅将之改写为“老鹰不吃窝下食”,意为干坏事的人为了避免被熟人认出,不会在本乡作案,语义相当于北方话中的“兔子不吃窝边草”。

  (19)伙计本来是势利鬼,眼睛生在额角上的,早就撅着狗嘴的了。(《肥皂》)

  吴方言用“眼睛生在额角上”讽刺高傲妄为的人,在这里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伙计吊高眼睛、给人白眼的神态。

  二

  鲁迅写作始终坚持博采口语,但是博采口语并不意味着滥用方言。他对运用方言进行创作的态度始终是极为审慎的。

  (一)注意方言使用场合

  我们能够发现,鲁迅的日记与书信里也有大量吴方言词汇,如“头里忒萝卜(没头没脑)”、“黄胖舂年糕(吃力不讨好)”、“倭支葛搭(杂乱无头绪)”、“阴阳搭戤(不阴不阳)”,等等。这些词都较为生僻,很难从字面理解其意。日记是给自己看的,书信则是给懂江浙话的亲友看的,因此鲁迅会相对自由地运用方言口语。在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中,鲁迅使用的大多是浅显易懂的方言,不会给非吴语区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对于少量较生僻的方言词语,他都做了注解,如在《故乡》中就对“狗气杀”作了详细的解释。

  (二)精挑慎选方言词汇

  吴方言中有许多近义词,其语义差别需要仔细品味才能辨别。鲁迅在使用它们时,会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妥帖的词语。

  (20)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祝福》)

  绍兴话里,“回头人”、“二婚头”、“泡过茶叶”等词语都可用来指称改嫁的寡妇,且都带有贬义。与后两个称呼相比,“回头人”所带的蔑视色彩稍轻。这里写祥林嫂被逼再嫁时激烈反抗的场景,说话人语气中略带一些对祥林嫂的佩服,用“回头人”的确最合适。

  (三)弃用方言用法,向共同语迈进。

  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鲁迅一直努力修正作品语言,用已得到普遍使用的词汇、语法形式替换自己习惯使用的方言用法,努力向共同语迈进。

  1.直接修改

  (21)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阿Q正传》)

  据川岛回忆,此处鲁迅最初想用“攎”字。《越谚·音义·单字双义》:“不视而轻手抚摸曰攎。暗索约摸。”鲁迅认为“攎”字实在好,但终究太过生僻,因此在定稿时改为“摩”。

  (22)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祝福》)

  (23)阿Q正没有现钱,便用一顶毡帽做抵押,并且制定了五条件。(《阿Q正传》)(22)中的“过活”原为“作人家”,(23)中的“做抵押”原为“做了抵”,修改后语义并没有发生改变,形式上却更规范。

  2.逐步改换

  鲁迅选用吴方言代词“伊”指代女性第三人称,为完善现代汉语书面语代词体系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同一时期,刘半农提出以“她”字代指女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鲁迅先生也欣然接受了这种提法,在1924年后创作的小说中一律使用“她”字。

  鲁迅小说中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率表

  在北方话中,“寻”常作为词素出现在并列式合成词中,如“寻觅”、“寻求”、“寻找”等,而在吴方言中,“寻”作为词语独立使用的情况比较多,如“寻开心(开玩笑)”、“寻相骂(找人吵架)”、“寻新妇(找儿媳妇)”等。“寻”在北方话里的对应词语是“找”,鲁迅在早期作品中用“寻”,自《弟兄》(1925年11月)之后改用“找”。

  鲁迅小说中“寻”、“找”使用频率表

  此外,江浙人常说的“晓得”仅出现在《狂人日记》(1918)、《孔乙己》(1919)、《药》(1919)中,鲁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的作品中全部改用“知道”。

  鲁迅小说中“晓得”、“知道”使用频率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