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大学》的君子观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2 11:4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陆国立
分享到:

 

  [摘 要]君子是儒家比较重要的概念,是儒生们追求的理想人格。《大学》作为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从君子之意、君子之性、君子之径构建了一套有体系的君子观,即君子意为“慎独者”,“明明德”是君子之性,“格物致知”君子之学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大学》;君子;慎独者;明明德;格物致知

  君子是儒家比较重要的概念,是儒生们追求的理想人格,可以说对君子的研究贯穿着整个儒家哲学研究。《大学》原为《小戴礼记》的一篇,到了宋代,宋程颖、程颐等将其从《礼记》中抽出加以整理,独立成篇,并将之与《中庸》、《论语》、《孟子》相配,合称“四书”。作为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从君子之意、君子之性、君子之径构建了一套有体系的君子观。

  一、君子之意——慎独者

  《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由此可以看出,《大学》对君子之意的界定很明确的,君子是有别于小人,是诚于中而形于外的慎独者。

  那么何谓慎独呢?朱熹对此的解释为:

  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朱熹将慎独之“独”解释为“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即独处;此处用禁自欺等慎独之表现形式、以“恶恶臭”和“好好色”的反面例子来得出慎独者之“必谨之此以审其几”的结论。将“慎”解释为“谨”,即谨慎。也就是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王阳明从心学的角度来阐释:

  正之问:“戒惧是己所不知时工夫,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工夫。此说如何?”先生日:“只是一个工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功,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于此一立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则独知之地,更无无念时邪”?曰:“戒惧亦是念。戒惧之念,无时可息。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瞶,便已流入恶念......

  王阳明则认为“戒惧”和“慎独”是一个功夫,即独知,要达到“端本澄源”之境,务必时时独知,反之则沦入恶念,在王阳明这里,这个“独知”充满了念想,念动于心,这就把“独知”与“良知”结合起来,将慎独转化为对内在性本心的认识。

  《说文解字》说:“慎,谨也,从心,从真”。可见,慎更早的意思是慎内在的心,听从内心真正的声音,而不是朱熹所说的独处之时之小心谨慎自己的言行。就像王阳明说的,

  戒惧也是独知,懂戒惧了,说明知了,起念于心了,没有欺骗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朱熹的独处之慎独归根结底还是对内心良知的正视。《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直心正念真如,名为诚意”,可见,慎独与诚意、毋自欺、自谦本是一体,且都是指对内心的修养。《大学》认为,外在的“色”与“臭”对内心的影响是欺瞒不得的——知臭必恶,知色必好,君子坦荡荡,直面本心;小人则表里不一“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之如见其肺肝然”。所以,“慎独”乃是慎内在之本,慎内在的起心动念,同时也慎于外,而外是由内来决定的,于是这便回到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从以上看,王阳明将慎独转化为对内在性本心的认识,无疑是更贴近慎独的原意。

  综上可知,追求心中真善,内不自欺,外不欺人,光明磊落,如是而行,便是慎独,具有这种修养的人便是君子。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