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大学》的君子观(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2 11:4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陆国立
分享到:

 


  二、君子之性——明明德

  《大学》开篇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解释为: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弊,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逐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

  朱熹认为,大学是大人之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明”释为“明之”,“明德”释为“人之所得乎天”的本性,即天命之性,是万物之本,具有虚灵不昧、具众理、应万事等基本的特点,但是受到气质之性、人欲的遮蔽,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本性并不自明,因此,回归本性之路是“因其所发而逐明之”,就是要找到其根源而自明,以复其初也,在时时慎独这一点上,朱熹和王阳明的路径是一致的。朱熹在《大学章句序》说:“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由此可见,朱熹认为人皆有天命之性,但是人性之明被人欲、气禀所遮蔽,所以不能明明德,君子明明德,于是,君子的任务就是“新民”,即通过教化使人们实现对自己本质的重新认识,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性,使人到达最完善之境界。明明德为君子之行奠定了形上依据。王阳明在《大学问》中回答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时说: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弊,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

  王阳明所说的“大人”就是君子,认为他们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以一体之“仁”为本,慎其内心的起心动念,去其私欲之弊;而明明德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有所增益之也,所以君子明明德。王阳明认为:

  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亲吾之父,以及人之夫……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将“亲”释“亲亲”,“民”释“天地万物”君臣,夫妇,朋友,以至于山川鸟兽等等认为亲民和明德是体用关系,“明德”是本,“亲民”用,他们不是二物,是一体不二的。“止于至善”就是达至明德之本体,即良知。

  《乾卦·文言》上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可见“大人”顺应天地之人,是儒家的君子。“大学”作为大人之学,就是君子之学。“德”作为先秦典籍中重要的概念,其古字是“悳”,即直心便是德。孔子以“仁”代“德”,其核心的含义只要是伦理道德方面的本性。“明德”就是我们本心的本性。孟子将其发展为“恻隐之心”,并认为“非由外砾我也,我固有之”。由于受到私欲的障蔽,所以要明明德,所以“明”,就是“使之明”。朱熹和王阳明都继承了孟子的“性善”的思想,他们都认为善是人的本性,而在回归的时候,他们却选择了不同的路径。朱熹将“明德”解释为人得乎天的本性,由于明德被气质之性、私的迷惑,所以需要明明德来恢复本性的过程,而担当这个角色就是君子,所以君子明明德。王阳明认为,存乎本心的明德为“良知”,明明德就是致良知,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能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只能是“自觉”了的君子,所以君子明明德。综上,君子之性——明明德。

  三、君子之径——格物致知

  《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可以看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在于格物致知,这也是君子之学的根本途径。

  《大学》中“格物致知”章节是朱熹注释过程中增加的,原先《大学》古本中并没有。朱熹的补文虽非原文,但对《大学》完整性有一定的裨益,尤其是在对君子的认识和阐释上。他为现世的人们开辟了一条道路。朱熹认为,

  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