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回顾与反思(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2-23 10:4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黄晖
分享到:

 


  四、后殖民理论对中国文化的参照

  意义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的旅行已有将近三十年的历史,随着其入境随俗而不断地中国语境化之后,中国式的后殖民理论已失去其原有的激进风格与批判意识,一方面成为中国介入国际对话的工具性策略,另一方面成为推进知识分子重返精神家园的方案。换言之,后殖民理论对当今中国文化重建的积极意义还未充分展现。

  首先,中国学界对后殖民理论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和理解。固然,后殖民理论本身也具有容易引起误读的可能,对其误读也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因此,关键还不在于误读本身,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误读所导致的文化消解效应。中国虽然是个第三世界的国家,但是对于第三世界少数族裔特定的殖民历史、文化与文学,特别是对英语文学和少数族裔文学的研究还比较少。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延续传统外国文学研究的路数,我们在创造性阅读和文本分析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其次,中国学界有着借助于后殖民理论建构自我话语霸权的意图。后殖民理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与现代性理论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源于现代性的矛盾性的反思性理论逻辑。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后殖民主义话语在接纳了西方后殖民理论外壳的同时,掏空了它的理论核心,把批判性的解构理论转换成宏大的理论建构,并试图以此来建构自己的话语霸权。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学界在利用后殖民理论对西方中心主义进行批判时,论证的却是中国重返中心的可能性和所谓“中华性”的建立。也许我们更应该这样认为,中国后殖民批评对西方后殖民理论话语的接受,与其说是一种学理上的误读,不如说是一种适应新形势的中国语境化的改造,它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意义在于提供了重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方文化关系这些长期困扰中国知识分子的老问题的新视角。

  后殖民理论的目标不是在揭露一个被错误地再现的、不真实的东方,作为一种文化政治的批判理论,它旨在暴露一种二元权力话语是如何被当作真理而建构起来的。换言之,任何的体系和话语既不是体制的也不是暴力的,都是可以修正的,它只是在批判中存疑,在存疑中批判,中国学者运用后殖民批评的主旨应该着眼于理论的增殖与重构,用中国的实践经验去改写和充实后殖民批评理论体系仍将是中国学者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①章辉.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的历程与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124

  ②张京媛.彼与此——评介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J].文学评论.1990(1):129

  ③刘禾.黑色的雅典——最近关于西方文明起源的论争[J].读书.

  1992(10):3

  ④张颐武.第三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学[J].文艺争鸣.1990(1):11

  ⑤钱俊.谈萨伊德谈文化[J].读书.1993(9):16

  ⑥潘少梅.一种新的批评倾向[J].读书.1993(9):19

  ⑦张法,张颐武,王一川.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

  [J].文艺争鸣.1994(2):10

  ⑧王宁.后现代主义之后[N].文艺报.1994(9):3

  ⑨杨乃乔.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后殖民主义现象及理论失语症[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3):108

  ⑩邵建.谈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批评[J].文艺研究.1997(3):1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