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域中的文化“拼贴”与文化迎合
【摘要】徐克版和于正版的东方不败都脱身原著,把情感的地位升华为氛围建构,但对于受众选择而言,角色的非线性塑造和美学感觉,是两个重要条件。两个东方不败的大热,并非反复叙事的作用,而是文化的“拼贴”与迎合激活了主体间性,影像语言在受众那里获得了更有力的意义表达。没有受众与传者间的主体间性,没有网络新媒体的助力,这两次改编,难以构成当下如此丰富的应答状态。从文化“拼贴”到文化迎合,从中可窥一个时代的浮动与不安。
【关键词】《毒战》;主体间性;文化“拼贴”;文化迎合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如所周知,因为媒介的不同属性,改编的影视作品自我建构的主要方式就是营造出与原作有所分别的价值系统,它一方面推进了文本的意义扩散,另一方面也借助新的意义场域,“召唤”出受众的意义循环热情。东方不败本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个非主要角色,却在由徐克电影工作室策划的新武侠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1992)、《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1993)中,成为主角,并成为影迷心中的经典角色。2013年2月,由于正编剧、监制的电视剧《新笑傲江湖》在湖南卫视播放,东方不败由原著中的男性,彻底变身为女子,并将徐克版本中暧昧朦胧的情感明朗化,和令狐冲上演了一段生死虐恋。两个版本的东方不败都脱身原著,把情感的地位升华为氛围建构,但对于受众选择而言,角色的非线性塑造和美学感觉,是两个重要条件。两个东方不败的大热,并非反复叙事的作用,而是文化的“拼贴”与迎合激活了主体间性,影像语言在受众那里获得了更有力的意义表达。
影像塑造的主体间性
安东尼·吉登斯在其著作《现代性的后果》中,提出了社会系统的“脱域”(disembeding)问题。所谓“脱域”是指“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1]18。吉登斯把“脱域”视为一种机制,并进行了两种类型的甄别,其核心题旨就是强调对原有时空关联的脱离,从而对社会关系进行重构。而网络新媒体在影像的配置与传播上,于时间和空间方面都具备了“脱域”机制,这不仅为种种认知模态来寻求对影像的衍射,还为各种认知模态的互动提供了平台,从而达成影像塑造的主体间性。
新媒体之前的电影传播主要突出的是传者的主体性,传者的意图在受众那端的实现与否,程度如何,成为效果研究的敏感点。这种单向度关注的传播学分析,因为对受众的主体性的漠视,化约了原本多重性的传播过程,所呈现的传播景观其实是不完备的。当然,传统媒介传播路径的单一,受众反馈平台的漏缺,是传播的层次被悬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传统传播过程中,观影的时间和空间不会被叫停、流动,而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点、一种连续的记录。新媒体的出现,为影像塑造的主体间性提供了对话空间,延伸了衍射时间。
有了新媒体的“脱域”机制,文本的意义场域重建还是基本前提。徐克的东方不败第一次明朗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原著中,前文通过大量侧面描写为东方不败的不世神功造势,是何等的不可逼视,然而最后东方不败着粉红衫以绣花针抗敌,在电光火石间倏然现形,针针致人死穴,却为救同性爱人倏然灰飞烟灭。金庸写东方不败的文字奇诡怪诞,令人心灵震颤,这样巨大的落差,很好地牵带出受众的好奇心,但小说在此含蓄留白,除了东方不败模仿闺阁妇女,竟然对杨莲亭那样的鄙俗男性异常宠爱,原著中的东方不败的情感世界更多是让人想象。相较之下,徐克的《东方不败》则是清晰的描述出一条与心理波折相关的情感线,把小说中的留白明朗化了。自宫后的东方不败女性意识渐起,对同性的令狐冲情根暗种,他以女性身份与令狐冲的相处场面充满了浪漫的绮丽,最后跳下悬崖后与令狐冲的眼神诀别,也令人嗟嘘不已。
于正的东方不败则彻底变身为女性,和令狐冲的情感交集也演变到狗血煽情的境地,因为太多的言情式演绎,这一版的东方不败与原著人物在性格脉络上产生了裂变,成为一个全新角色。从第一集出场,东方不败就成为事实上的第一女主角,深陷言情窠臼当中。她和令狐冲的情感摩擦,一方面基于制作者在人物情感塑造上的不对等运用,另一方面由于剧作最后对小说原著的“冲盈恋”的生硬照搬,还是以悲剧告结,但受众的情感惯性和情感资本却因此获得了充分的发酵,遗憾和哀怜就成为大部分受众的情感选择。
值此,徐克与于正的东方不败因为情感氛围的营构,在网络新媒体的“脱域”机制中达成了主体间性即多个主体的对话交流。首先是传者(创作主体)与影像文本的对话。徐克、于正对东方不败的全新演绎,其实是创作主体(传者)与人物角色的一次对话,在对话中,创作者的主体性与角色容量摩擦起电,产生了新的共通性,这两版的东方不败的个性才鲜明起来。其次是受众与影像文本的对话。受众在这里并不是对传者的角色塑造本意进行对等解读,而是从角色的意义容量中发掘出适配的内容。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集男儿的英气和女性的妩媚于一身,本就极具感染力,兼及片中所呈现出来的情感彷徨与最后的情感坚执,放在这样的人物身上,受众很容易根据自身的接收能力膨胀出各种意义容量。而陈乔恩饰演的是女扮男装的东方不败,片中自然主要是男装出场,外形的冷厉与情感的飘摇,形成极大反差,也给受众延伸了诠释角色的空间。最后,受众和传者之间也呈现出动态对话状态。受众的所有意义诠释,都是基于传者的传播版图,受众在意义能指上的膨胀与延伸都建立在这个对话基础上。而传者的“编码”意图也是在受众的“解码”过程中获得程度不等、形貌各一的解读,这就构成了一种动态对话关系。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