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青黛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8-22 09:3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谢智钦 李弘夏 杜立
分享到: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环境[1]、遗传、感染、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发生在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亦可遍及全部结肠。UC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为主。截至目前,本病尚无根治方法,近期治愈后还可能复发,且与大肠癌有一定的关系[2]。西医治疗UC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青黛散灌肠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药物直达病所、起效快、有效率高且能达到局部与整体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以下就青黛散灌肠治疗UC的研究概况做一简单综述。

  1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中医认为UC属于"肠癖"、"肠风"、"脏毒"、"久痢"、"小肠泄"、"下利"、"泄泻"、"休息痢"等范畴,在病因上认为本病大多是由外感六淫之邪而致暑湿热毒侵入大肠所致。UC最具特征的也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可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体征;肠镜和病理可见结肠有典型的黏膜炎症改变,如充血、水肿、溃疡等,固有膜内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因此,有些学者根据UC的症状体征、肠镜病理改变以及并发症等提出了"内痈"观点[3],认为UC是一种"肠胃生痈",进而根据大量传统医学文献提出,热壅血瘀是UC形成的重要病机。因而,清热化湿、解毒、逐瘀排脓、敛疮生肌、散结消肿等成为中医治疗UC的主要思想。同时,辨证施治亦是必不可少的,如正虚毒结、久溃不愈者,应当扶助正气,以使气血两足,加快生肌愈合。

  2青黛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

  目前多数研究采用药理作用逐渐清楚的复方青黛散(药用:青黛30g,儿茶15g,枯矾6g,黄柏21g,珍珠3g等)治疗UC,方中君药是青黛,其味咸性寒,归肝、肺、胃经,善于清肠胃之热且解毒凉血;臣药是黄柏,其味苦性寒,可清热燥湿,还可辅助君药,加强清热燥湿的功效;另取儿茶、枯矾、珍珠共为佐药,它们都属寒凉之品,儿茶可收湿生肌,枯矾可收湿化腐,珍珠可收溃生肌,三药为伍,注重止溃、化腐而生肌,为君臣两药之策应,能加大止泻的力度。现代研究表明,青黛散可以有效对抗实验性UC[4],可明显抑制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和新斯的明所致小肠运动亢进[5]。青黛散还有对大鼠的抗炎作用和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呈现量效关系[6]。同时,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轻局部黏膜组织损伤的效果[7]。黄柏含生物碱、柠檬苷类等,有比较强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能抑制实验性溃疡。总之,复方青黛颗粒组方中所含有效化学成分具有加强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抗病原微生物、抑制肠黏膜分泌、抑制肠蠕动、促进盲肠逆蠕动、增进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能与蛋白化合成难溶于水的蛋白化合物而形成沉淀,用于局部出血,并有较强的抗组织胺促进创口愈合和抑制实验性溃疡的作用。

  青黛散治疗UC能取得较好疗效的又一重要原因在于灌肠给药。目前认为灌肠治疗优点有:①以被动转运的方式在直肠被吸收,直肠血液丰富,从而能吸收充分;②药物可避免药物受消化液和消化酶的影响,且可部分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而直接进入体循环,提高生物利用度;③药物可直达直结肠的病变部位,提高局部血药浓度,从而能较快促进炎症吸收和溃疡愈合;④灌肠液35~38℃的温热刺激能促进肠道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有利于药物吸收以及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

  3青黛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