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比较(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05 09:4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胡若楠
分享到:

 

  第二,对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同。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才是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马克思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理论框架内,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制度变化的原因。他认为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达到极端对抗时,新生产力的代表就必然会利用暴力这种形式来解决这些矛盾,为生产力的发展找到一种合适的社会形式。另一方面,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不同社会方式对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和研究了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几种不同的社会方式,并对未来社会做了预测:只有未来“自由人的联合”同生产资料的结合这种社会方式才最适合生产力的本性,因而也最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西方经济学如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在于制度系统,制度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一个内生变量。这一思想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斯强调,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在诺斯的体系中,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因素中,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发展是制度变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制度的演变和创新,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理查德·R.纳尔森.经济增长的源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7.

  [2]许彬,罗卫东.人力资本增长模型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浙江大学学报,1999(2):134-140.

  [3]郭俊华.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0(11):18-23.

  [4]RMSolow.AContributiontotheTheoryofEconomicGrowth[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70,No.1(Feb,1956):65-94.

  [5]任力.古典内生增长理论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1(2):97-108.

  [6]胡钧,等,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危机理论的区别[J].当代经济研究,2008(11):1-6.

  [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周明生,孙耀武.21世纪初国际金融危机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考量、丰富和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1):38-45.

  [10]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1]杨春学,谢志刚.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J].经济研究,2009(11):22-30.

  [12]黄力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2006(5):18-21.

  [13]刘迎秋.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反思[J].经济研究,2009(11):12-21.

  [14]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