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生命观比较研究
摘要:儒佛虽然在生命来源、意义、态度、归宿等方面有诸多不同,然而在道德教化、出世与入世等问题上却能达到和谐统一。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对儒佛二者的生命观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推进儒佛间的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儒,佛,生命观
目前学术界对生命观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对如孔子、墨子、黑格尔等思想家的生命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探析,而且有从儒家、道家与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角度对生命进行的探析,也有对儒道、佛道的生命观的比较研究,但对于儒佛的生命观的比较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生命来源、生命性质、生命轨迹、生命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探讨儒佛在生命观上的融汇,使读者对这个问题又更清晰的认识。
一、生命来源——“天命观”与“缘起论”
(一)儒家的天命观
儒家认为天地化生万物,并孕育万物。《易经·卦序传》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地先于万物存在。《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通天。”《春秋繁露·顺命》中说:“无天而生,未之有也。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人也是由天而生,《春秋繁露·观德》中说:“天地者,万物之本,先祖之所出也。”由此可见天地为创造万物的大根源,天的功能是生成万物不自觉的行动[1],是一切生命形式产生及存在的基础。《周易·条辞传》有言:“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天最伟大的德性就是爱护生命。《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第四十四》中说:“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以成之。”就是说上天化生万物,并养育万物。
(二)佛教的缘起论
缘起说是佛教的重要理论之一,其内容纷繁复杂,主要包括业感缘起论、中道缘起论、赖耶缘起论、真如缘起论、六大缘起论、法界缘起论等。[4]这些缘起论对世间的一切现象产生的根源给予了深入细致的探析。缘起论是时间一切诸法生灭变化的根本原理,有“因”有“缘”,因缘和合而有“果”。业感缘起就是解释众生惑、业、果三者之间的因果联系、辗转轮回、生灭变化的理论。《成唯识论》中说:“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妙法圣念处经》中说:“业果善不善,所作受决定,自作自缠缚,如蚕等无异。”业力不灭、因果循环,六道生命不断流转。
二、生命的性质——“崇有”与“贵空”
在儒学家的眼中,一切万物都是有形存在,即所谓的“有”。“有”是伦理纲常存在的依托。西晋时的裴頠甚至特意写成《崇有论》来维护名教礼制与君王的统治地位。裴頠认为,崇有论则标志着人与人之间存在天然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如果“崇有”,君主及其世俗统治作为最高政治权威就必须被确立,要确立君王的统治地位,就得分贵贱立名教,崇有论最终导向是以名教为依托的圣王之治,这与儒家“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相一致的。
而佛教则不然,它体现的是“贵空”的特性,“从本体论讲,空就是真如之实体或实性;从认识论上将,空是最高的体认和关照——般若智或‘观空智慧’;从人生观讲,空代表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涅槃寂静。”[5]佛教认为万物都有自身本质的规定性,就是所谓的“自性”,而万物的自性本质是“空”。但佛教讲的空并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在“有”的基础上谈论“空”。佛教否定现世的实在性,否定现世的价值,来凸显真如实体,真善美的彼岸世界。它是在肯定彼岸世界的“有”,而谈论现世世界的“空”。这个“空”是通过现象的“假有”来体现的,世界不是空无一物,而是虚假不实。在宗教实践中要求人们行善戒恶,以好的行为换得来世善的果报,在理论和实践上体现了“有”与“空”的结合。
三、生命轨迹——“线段”与“圆形”[6]
儒家所认为的生命的轨迹像一条“线段”,就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礼记·祭法》中说:“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而佛教则不同,他们认为生命的过程就像一个“圆形”,六道众生就在这个圆中生死轮回。
佛教的生死轮回集中体现在三界、六道的划分。按照佛教的宇宙结构论,设想世界有三种形态,在三界中存在六类有情众生,即所谓的“六道”。六道众生因业力的善恶性质在三界六道内,就像一个圆一样生死不已,不断循环。而佛教却认为众生只有得道,才能超越六道轮回之苦。生命不仅在六道三界六道中轮回,而其本身也经历成、住、坏、空“四劫”的无限循环,像圆一样无始无终。
四、生命意义——“内圣外王”与“得道成佛”
生命的意义在于打破生死的界限,使有限的生命或在精神上,或连同肉体获得永恒。在这方面儒佛也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一)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内圣”是作者的人格理想,要修身,要成圣人,做君子;“外王”是作者的政治理想,要民有所养。”内圣外王一词,虽不是出自儒家,却与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却被儒家发扬光大。
1、法天而王
推行王道政治,更要依天命而为,取得神圣的合法性。所谓顺天意而为,就是要符合天、地、人“三才”的规律。《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第四十四》中说:“古之造文者三划而连其中者谓之王。三划者,天地与人也;连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才而参之,非王者其孰能当是?故王者必法天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以成之。”王者必须法天才能实现王道理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天的意志,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