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我国向低碳经济转轨的措施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2-19 10:2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家健等
分享到:

 

  内容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必须跟上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转向低碳经济,就有必要宣布新的路线,并以一系列新的政策目标和措施来保证。为实现这样的转变,政府需要创造激励,鼓励在经济活动中使用低碳能源和发展低碳产业,并引入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同时政策工具设计应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转变。

  关键词:低碳经济   政策工具   市场机制   创新

  引言

  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世界各地显现,极端天气现象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威胁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也不例外。世界经济面临的一个最优先的议题将是减缓气候变化速度,转向能源效率更高的低碳经济。因此,我国必须在制定增长战略的时候给予气候变化足够的重视,否则将使我国陷入陈旧的产业结构和城市模式,这些将会在低碳世界中成为显著的不利条件。如果我国要转向低碳经济,就有必要宣布新的路线,并以一系列新的政策目标和措施来保证。为实现这样的转变,仅有能源消耗密度的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创造激励,鼓励在经济活动中使用低碳能源和发展低碳产业,并引入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改变人类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走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庄贵阳,2005)。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低碳经济被誉为又一新的人类社会文明。

  在现有的人均收入水平上,我国的人均排放量很高。例如,按市场汇率计算,巴西的人均收入约为8100美元,而我国是3800美元,但巴西的人均排放量仅为1.9吨,远低于我国目前的4.9吨。这也意味着,我国还有很大的空间逐渐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相对于收入水平而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又不至于影响经济增长。我国已经开始了向低碳经济转轨的积极行动,例如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最近的规划文件中表述的能源效率目标。2005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2006年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008年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2009 年发布《循环经济促进法》并正式生效(宋德勇,2009),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了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不过,尽管显示出减排方面的巨大努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政策,特别是需要制定战略。事实已经证明,完全可以将传统的制造业技术转向风能和太阳能等绿色产业的开发,因此也可以在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技术和产业方面扮演先锋的角色。

  每年3月召开的欧盟委员会所提交的《年度进展报告》中使用的“结构性指标”,总共有14个指标,虽然包括了人均GDP,但它只是若干方面之一。除了人均GDP之外,还覆盖了就业、教育水平、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改革和社会融合等方面(见表1)。

  在实践中,必须将问题相互关联,政策并不是以综合性的方法制定的。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政策目标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冲突。强调基本政策程序的广泛性,对于我国政府来说,即使不能产生完全统一的政策,从全局着手也会非常有益,它可以保证不同领域之间政策的一致性,同时某个领域中的经验也可供其他领域参考。

  表2的数据显示,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把更为关键的公共服务下放给了较低层级的政府。这些服务在许多国家通常是交给更高层级的政府负责,或者有更高层级的政府参与分担。因为其需要经费庞大,具有周期性特征或者溢出效应,使它们不适合进行分散化的供给。但在我国的计划经济和统一预算编制的背景下,这些都不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我国政府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然而,总体上看,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系统的低碳经济政策,也没有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工具,这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基于此,本文从有效的政策设计角度,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提出针对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政策工具创新的对策。

  向低碳经济转轨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分析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