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90后”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探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7 10:0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璟等
分享到:

 


  “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90后”大学生在考入大学之前是有过励志教育经历的,但可悲的是,中国传统教育总是以高考为励志目标,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无疑害了学生们。当学生们考上大学之后,失去了励志目标的学生们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无目标、无气力”现象,这是励志目标太短浅的结果。

  真正的励志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为手段的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成长,用自己的意志战胜挫折的教育。只有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励志教育,才能解决“90后”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的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抗挫能力弱等非智力素质问题。下面分别从理想信念教育、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三方面来剖析励志教育的精神内涵。

  (一)理想信念教育

  励志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导向的。所谓“理想”,通常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所谓“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要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理想”和“信念”虽然是两个概念,各有各的含义,但它们均属于同一类精神现象,密不可分,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的确立是信念形成的基础,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能产生动摇。理想和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历时25年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有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而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这个调查说明,人生确定一个目标、理想是多么的重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的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多么曲折,人生的境遇多么复杂,总能激励人勇往直前。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远大崇高的理想信念,并由此产生了锲而不舍的动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之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因此,是否能有效地确立远大崇高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新一代“90后”大学生是否能度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精彩人生。

  (二)激励教育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简而言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将发挥80%~90%,可见激励在激发人的潜能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使得大学生们具有明确的志向,明确的志向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因素。科学的激励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才能的最大效能,从而更快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激励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激励机制来实施的。教育激励机制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一种制度化的调动被教育者学习积极性的工作系统。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是指在大学生群体内,对大学生的行为在规范性框架下实施影响,使得其心理冲突和自我认知产生认同性,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源,进而实现与学校教学目的同向的工作内容总和。

  (三)挫折教育

  励志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为手段。理想信念为学生们确定了奋斗目标,激励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但挫折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怎样科学地战胜挫折,这是挫折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体验。可见,挫折应该有两种含义:从客观上看,挫折是指导致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障碍和干扰,即挫折事件或挫折情境;从主观上看,挫折是指个体对挫折事件或情境所产生的焦虑、沮丧、失意以及烦闷等消极不良的情绪体验,即心理挫折或挫折感。心理挫折完全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人的挫折承受能力密切相关。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受挫折的人,他们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最终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高校通过实施挫折教育,可以指导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促使他们的心理素质更成熟,更能以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挫折,不为困难所击倒,不断成熟。可以指导大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掌握必要的自我调节的方法,尽快摆脱困境,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