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现代台湾民间画会的自觉民族意识(4)
从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初期开始,由大陆移居台湾的中国画名家以黄君璧、傅心畲等为代表的传统水墨画占据了台湾画坛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不断输入,台湾的新一代画家找到了展示自己艺术思想的介质,他们纷纷组织民间现代艺术画会,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寻找中国水墨画的现代出路,以更加开放的艺术思维方式,打破了传统水墨画保守僵化的陈规。《东方画会宣言》称:“20世纪的一切已严重地影响着我们。我们必须进入到今日的时代环境里,赶上今日的世界潮流,随时吸收新的观念,然后才能发现创造。就艺术方面而言,如果仅是固守旧有的形式,实为窒息了中国艺术的生长,不但使传统的精神永远无法发挥,而且反而造成了日趋没落的必然情势。”[10]25到了70年代中期,台湾乡土画风兴起,这种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风格的中国水墨画,终于等到了自己展示时代艺术风貌的契机,社会变革给台湾传统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张大千、陈庭诗、楚戈、江兆申和郑善禧等为代表的传统中国画家,坚持维系自己的民族画风,引领着台湾传统中国画趋向现代的变革。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一不能,无所不精,有“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美誉,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早期他专心研习古人书画,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从临摹到仿作,甚至伪作,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1976年,旅居海外的张大千返回台北定居,仍然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的开拓与创新,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山水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开创了泼墨、泼彩、泼写兼施的“泼彩画法”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给中国山水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图5)。江兆申(1925-1996)安徽歙县人,出身书香世家。为溥心畬弟子,工书画、篆刻,书习欧、褚,参以北碑用笔,自成一家,篆刻以微派入手,参以浙派。其山水则气格郁茂,墨渖浑然华滋,骨气清朗,境界超拔。谓自渡海三大家之后,以诗书画印四艺不挡,且工于鉴赏者,江兆申先生一人而已。在文人画艺术的传统领域里,江先生继承传统,开创现代中国山水画,当代的艺术评论家推崇他为“中国传统文人的新典型”。其创作的作品多与台湾风光实景有关,《花莲纪游册》是描绘太鲁阁、天祥与东海岸的风景;《草岭》、“八通关”、“风柜斗”所记述的是台湾山野风光;此外,《西子湖》、“黄山”、《千岛湖》则是中国大陆景致的写生作品。从画面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个人对景物的合理的构图和丰富的笔墨变化,其意境总让人感受到一股洗涤凡尘的清新气息,充分体现了江先生丰厚的传统文人素养和时代艺术精神(图6)。郑善禧(1932-),祖籍福建龙溪县石码镇。1950年来台,1960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长期从事高等美术教育职业,现代水墨画家。艺术上,他远取八大山人、石涛及黄宾虹等野逸的艺术风格,近修西化素描与水彩画法,兼从民间艺术中吸取创作题材,并获灵感。郑善禧与江兆申虽在艺术上共同立足于中国水墨画的继承与创新,但观念与意识则完全相反。郑善禧善于借现实的题材表达自身的感受和情怀,不仅保留了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现代台湾由农业社会形态转型到工商业社会结构的文化现象。他艺术上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涵养,又兼有西方绘画的写实造形能力,更得益于民间乡土的俚俗野趣,塑造出他个人重彩、拙朴的独特风格。形式上以古碑书法的拙重朴厚风格代替文人飘逸的线条,以不透明的压克力颜料代替水墨的色彩,将台湾亚热带的翠绿、海洋天空的湛蓝带他入画中,画面中处处彰显出现代水墨画的艺术内涵。郑先生创立了台湾现代水墨画现象,他是21世纪台湾水墨画继承和发展历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之一(图7)。
台湾现代文艺界所发生的“乡土运动”波及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这时期的美术画会组织似乎不像日据时期和光复后现代艺术以群体的组织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时的艺术家们聚拢在一起的目的,他们或以群体抗争,或以团体力量显现存在。而在“乡土艺术”运动中中国画艺术很自然成为社会推崇的艺术载体,因为中国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历来固有,被视为正统,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有广泛的社会审美基础。文人以个体的精神自由抒发为目的,自然也就有了属于自己广泛的艺术消费对象和市场。就台湾社会而言,80年代起,以往的民间画会为各地林立的画廊所替代,艺术品投资及收藏市场繁荣,大陆画家的作品也大量流入其艺术品市场,两岸隔绝30多年的艺术交流,自此也就有了方便的传播途径,也就意味着代表这一时期的艺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下,以现代文明的思维方式,两岸艺术家们找到了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自尊,为接下来的两岸民间艺术交流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两岸艺术家共同自觉地担负起对本民族悠久传统艺术文化复兴与发展的责任。
五、结束语
20世纪90年代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同根同祖同胞兄弟的共同文化背景,促使两岸民间艺术团体及个人借此良机便开始了广泛的艺术文化交流。不难发现,尽管台湾与大陆在文化上都曾遭受外来的殖民文化侵袭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强烈冲击,但在若即若离中走过了近一个世纪后,台湾并没有改变其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固有的民族文化意识根基,它在特定的地域从近现代历史发展不同的三个层面,彰显出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精神的延续。即明郑、清领时期的艺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主要反映在对中原母体文化的移植和传播上;日治时期台湾的艺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主要反映在民族主义情绪对外来强权政治的抵制上,以此形成群体与日本殖民文化进行针锋相对的自觉抗争;光复后国民政府迁台后时期的艺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主要反映在台湾艺术家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下,以现代文明的思维方式自觉担负起对本民族悠久传统艺术文化的复兴与发展的责任。在全球化的世界趋势引领下,现代台湾所产生的与其相适应的美学思想和文化现象都与国际艺术新潮遥相呼应,但是它并没有完整地构建起属于台湾本土艺术的自我个性和文化观念。然而相反,在台湾的中国画“民间画会”的所有画家们,立足中国优秀的艺术传统,向世人透析了建立在传统笔墨程式上中国式的现代水墨实验,证明了中国画艺术是以特有的笔墨神韵籍此传达和领悟文人之间彼此默契的艺术语言。在中国画传承和创新的论题上,他们秉承“师自然”或“师古人”传统,“借古开今”,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创立了台湾地区独特的时代“艺术风格”。台湾“画会”的每一位艺术家都自觉地实践了民族、历史所赋予的“弘扬中华文化,传播艺术种子”的神圣艺术使命,在海峡两岸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中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推动了台湾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确立了自己在台湾现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价值。
注释:
(1)陈永华,字复甫,明代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龙海市角美镇)人。
(2)刘源沂(1898-1979),原名崇和,号圆其、原祁。福州人,善花卉,20世纪20年代中期,福州书画社团“龙珠画苑”27画家之一,后迁台湾。
参考文献:
[1]连横.台湾通史·卷十一教育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2]杨齐福.清代台湾科举考试中移民问题刍议[M].台湾研究·历史,2006(2).
[3]刘怡蘋.台湾美术地方发展史全集——台南地区[M].台北:日创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
[4]康有为.万本草堂藏画目[G]//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5]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徵[G]//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6]何海兵.台湾六十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青云书会·简介[EB/OL].http://www.aerc.nhcue.edu.tw/8-0/twart-jp/html/gd1-420.htm.
[8]萧琼瑞.中国水墨的台湾经验——试析战后台湾水墨绘画发展大势[J].台湾高雄《炎黄艺术》,1999(11).
[9]秦风.岁月台湾1900—2000[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吴步乃,沈晖.台湾美术简史[M].北京:时事出版社,198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