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韩世昌与京昆“二梅”的文化夙缘(4)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11 19:0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谢柏梁
分享到:

 

  刘贵贤在《关于吴梅》一文中说:

  [HK18*2][HT5”,5K]“当今文学界,40岁以下的人,可能对这位文学界有影响的名人的大名,有些陌生。可一提朱自清、田汉、郑振铎、齐燕铭,则如雷贯耳。可这些大教授甚至带长(官)的大作家,见了吴梅却要鞠躬叫老师。奇怪吗?更奇怪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俞振飞,见了吴梅也要哈腰称先生。80年代的日本东京大学校长也是吴梅的弟子。见怪不怪。……他精通昆曲,他不但整理了唐宋以来的不少优秀剧目,还创作了不少昆曲,并且是第一个把昆曲这一民间艺术带入大学的教授,在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昆曲和戏剧。难怪他的弟子既有名教授大作家又有梨园界的大师,可谓桃李满天下,目前台湾的昆曲名家,都是吴梅的第二代弟子”。B14

  这里所谓的梨园大师当然也包括韩世昌在内。综合来看,韩世昌与吴梅大师的师徒之分与文化渊源,首先使得他从一位北昆艺人成为兼南北昆之长于一身的著名昆曲大王,同时又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了苏州昆曲传习所的建立,为南昆的起死回生起到了示范与刺激的作用。正因为韩世昌与昆曲大师吴梅、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文化夙缘是如此紧密,风云际会,得天独厚,这才使得韩世昌自己也崛起成为与梅兰芳齐名的昆曲表演大师。也正是这几位大师及其身后极为厚重的中国人文背景,才使得韩梅齐芳,蔚为大观,以韩世昌作为代表人物的北方昆曲,在很大意义上赓续和继承了京朝派昆曲的传统,这使得昆曲艺术成为在帝都历经劫难却仍然弦歌不绝的中国古老艺术范式。韩世昌和梅兰芳还是最早在东瀛和西土较为完整地演出与传播昆曲艺术的大家,他们共同把中国历史悠久、精美绝伦的昆曲艺术,直接推上了世界戏剧艺术的大舞台上。

  21世纪初叶,中国昆曲作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受到国际艺术界的普遍公认,谁能够忘怀“二梅捧韩”、“韩梅齐芳”、“京昆争艳”、共襄盛举的历史文化之杰出贡献呢? (责任编辑:陈娟娟)[HT]

  ① 朱复《京朝派昆曲》,吴新雷《中国昆曲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② 以上资料,参见中国昆曲社网站:“昆曲历史”,http://www.kunqushe.com/a/article_2512.html

  ③ 傅雪漪《南府》、《昇平署》,吴新雷《中国昆曲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④ 王蕴明《梅兰芳与昆曲》,《戏曲艺术》,1995年第3期。

  ⑤ 齐如山《京剧之变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⑥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上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第300页。

  ⑦ 夏荔、李珠《韩世昌1928年大连演出活动考》,《戏曲艺术》增刊,2013年第11月。

  ⑧ 同⑦。

  ⑨ 参见胡明明、张蕾《韩世昌年谱考略》,《戏曲艺术》增刊,2013年第11月。

  ⑩ 于平《从舞种建设到学科建设》,《浙江职业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B11 韩世昌《我的昆曲艺术生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1982年9月号。

  B12 王卫民《吴梅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页。

  B13 韦行《台上台下:话梅兰芳与韩世昌当年的二三事》,《历史》,1996年2月。

  B14 《吴梅》,中国诗词网:http://www.zhsc.net/Item.aspx?id=98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